第107章 见义勇为
长安的动静实在是引人注目,但是比长安更加引陆离瞩目的是干旱的天气情况。
虽然雨水过多了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从二月中旬到现在几乎一滴雨都不曾下,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是别的时期,遇到类似的情况还能乐观一点,但就东汉末年这个上天厌恶的情况,有些事情一旦出现了苗头,那真的是乐观不了一点点。
甚至能够悲观的说,如果只是单纯的干旱还好说,就怕随之而来的更加灾难的存在。
比如说……灵帝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蝗”【1】。
陆离有种很不好的感觉,心头沉甸甸的,而当他挥着锄头挖出了一大坨密密麻麻、令人作呕的蝗虫卵后,看着其中的“活性”,陆离半点不曾耽误的找到了曹操。
曹操见了陆离带来的东西,也是半点不曾耽误,立刻就将在鄄城的文武都叫了过来。
虽然他们中很多人不像陆离那样拥有将近二十年的耕作经验,但生活在一个天灾人祸频发的时代里,要是没有点敏锐感知那可就太完蛋了。
可哪怕大家都感受到今年干旱的有些问题,看到摆在中间的东西时,也是忍不住头皮发麻。
“大旱之后必有大蝗”,虽然其实也没有那么绝对,但确实有不少蝗灾是跟在旱灾后面的,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亲历过熹平六年那场蝗灾的。
哪怕是最年轻的郭嘉,当年也是七岁能记事的年纪了。
不过只是一坨蝗虫卵可还不够证明什么,毕竟蝗虫年年都产卵,得是大规模孵化成功,成长为飞蝗,成群结队,这才是蝗灾成型。
郭嘉道:“伯安以为此次旱情,或造蝗灾?”
郭嘉没有问的肯定,陆离也没有回答的绝对:“此事难有定论,可不得不防。”
虽然说的是难有定论,但是从眼前的东西到对方的态度,显然都是倾向于此事大概为真的。
大家倒不是怀疑陆离,而是这真的不是小事,而且大家也是真的对着蝗虫“打怵”啊。
吕布厉害吧,一刀一个猛将的武力值top。
可真的遇到了蝗灾,他就算一刀一百只蝗虫,砍到累死也砍不完,而且蝗虫会飞,赤兔虽然是宝马,却不是天马。
不过打怵归打怵,不希望这是真的归不希望,从来都是料敌从宽,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心存侥幸的。
能够在创业时期跟着曹操一路到现在的,几乎没什么摆烂的无能人士。
大家都开始七七八八的说着相关办法。
古代其实也是有治蝗虫的措施的,只是大多没有太大的效果。
鸡鸭鹅能够吃蝗虫的幼虫,可蝗虫一旦长成成虫,聚堆成灾,体内就有了毒性,鸡鸭鹅也好,人也罢,都是不能食用的。
火烧、捕捉有一定效果,但也很难彻底治成功。
真正有效治了蝗虫的,还是现代飞机喷洒农药。
这个办法在东汉末年,显然是不能成行的。
而古代大都不能彻底成功的治蝗措施中,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一座座蝗神庙,越是发生蝗灾多的地方,这种庙宇也就相对较多。
俨然是物上没有办法战胜它,那就心上寄托于神明吧。
老天爷啊,蝗虫大神啊,你快收了神通吧!
不过在场显然没有准备求神的,只是这事要是成真,只他们这边动作可没有用。
大汉的州与州直接有地界划分,但是地界与地界之间可不存在什么守护结界,他们这边处的再好,别的地方生了蝗灾,也会往他们这边飞,毕竟他们又不在南极洲。
今年的干旱情况虽然不曾笼罩个大汉,但小半个也是有的。
这事告知别人倒是不难,可其他人做不做先不说,这事情毕竟还只是一个推测,万一并没有成真,哪怕自己这边告知那边的是猜测,但对于曹操名声的打击也绝对是巨大的。
毕竟这事说出去对方要是信了,采取措施了,势必要影响到农业生产,为了以防万一,甚至要提前收割粮食。
这万一大家辛苦一场,实际却是无事发生,甚至突然下一场暴雨……
所有人都看向了曹操,等待着对方的决定。
这不是一个能够轻易做出的决定,陆离都有些猜不准对方要怎么选择。
如果是陆离,他极有可能是……要说的,但这是因为他本人不存在争天下的目的,也不怕这方面的损失,甚至不好的名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助推传唱度的增长,看起来对他有害,实际上却是有益的。
可如果他绑定的不是谋士系统,而是什么主公系统,这个答案就未必是如此了。
曹操的眼神一一扫过众人,在陆离身上停顿了一刻,但很快又看向了下一个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