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见义勇为(第2/3页)

曹操还坐在那里,陆离却感觉对方好像已经站起来了,不然怎么如此高大呢?

而很快,他也确实站起来了:“我等既为汉臣,自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那番为国为民的话,听得陆离都有点热血沸腾,因为这不是空话,这是对方哪怕自己名誉受损也要去践行的话。

厚重的话语搭配上实际行动,才是真正的动人。

陆离注意到很多人看向曹操的眼神中都好像有光,他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其中的一员,可脑海中闪过的话语,却并非对方所说的那些,而是:“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3】

他或许此刻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他切实在做这样的事情。

从昔日的洛阳北都尉,到济南国相、典军校尉,再到如今,他好像一直都是那个敢作敢当的曹操。

陆离的热血从沸腾到冷却几乎没有超过半个时辰,目标定下来之后,就不免要开始分工,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组——实践组与外交组。

实践组自然是去切实落实防范蝗灾措施的,而外交组嘛,则是想办法跟其他州郡进行沟通的。

陆离觉得曹操是有点识人不明在身上的,不然为什么要将自己这个i人给分到外交组呢,难道他看起来是什么很活泼开朗的人吗。

心里是不情不愿的,实际行动上是任劳任怨、并无怨言的,陆离恨自己这张张不开的嘴,也讨厌自己为什么又一次真的做到了。

虽然天子那边明显是自顾不暇的,但这种事情要通知的话,自然是要先通知那边的,要是天子也愿意发声,尽管如果事情真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他的威望,但也确实能够在实行过程中分担曹操的压力。

而且这个时候的曹操,可不会觉得天子拥有威望有什么不好。

被选入了外交组的陆离帮曹操撰写了呈给刘协的上表,不过送信这事就不用他自己去了。

天子的信件从出去了,接下来就是周边其他州郡的。

虽然大家都说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实际上这话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不说使者到达之后可能会有的待遇,就说这年头在路上,都是极有可能遇到危险的。

派位高的去,担心对方会出事,派位低的去,又担心人微言轻不抵事,这事就很糟心。

曹操虽然将陆离选入了外交组,却并没有将对方派出去当使者的打算。

北边的袁绍就不说了,陆离自己跟对方来了个老死不相往来。

南边的袁术,虽然跟陆离有过相谈甚欢、玉佩换粮的交情,但曹操跟那边几次交锋,这仇怨是越结越大了,保不准对方会迁怒于人。

至于刘表,就陆离当年对汉室宗亲展现出来的攻击性,他们俩的关系就不可能好。

而且都已经几次被别人明里暗里的指责不够重视在意陆离了,曹操也是会吸取教训的。

他又不是真的不在意,干嘛要搞出这种误会来。

他不准备派,陆离却主动请命了,曹操听到对方的话后,都忍不住有种掏耳朵的冲动:“伯安你说什么?”

陆离重复道:“愿为明公前往冀州说冀州牧。”

曹操都想要问一句,你还记不记得冀州牧是袁本初啊。

实际上他清楚陆离不可能忘了这种事情,明明知晓的情况下,明明有旧怨的情况下,明明摆足了跟对方老死不相往来架势的情况下,却又愿意在此刻为了帮助自己前往冀州。

曹操只觉得以前都是自己想错了,陆离心中分明就是有自己的,甚至愿意为了自己做出这种“打脸”的事情来。

对方愿意为了他委曲求全,他难道就当真如吕布所言,对陆离全无怜惜之心吗。

曹操:“伯安无需如此,冀州牧乃是知晓大义之人。”

所以真的不用去……吧?

陆离会主动揽活还真的不完全是在意曹操,主要是对方都这么励志热血了,他是有点被感染到的。

而且这事到底是他提出来的,什么都不做的话,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真比较起来,去袁绍那里的危险性是最低的。

不提他跟对方之间的恩怨,目前袁绍与曹操还是一个同盟关系,而且袁绍那边解决了黑山贼、大胜了公孙瓒,从兖州到对方那里路上也相对比较安全。

而且若是没有这事,曹操也是准备让人去袁绍那里的,一来试探对方对于迎奉天子的态度,二来就是巩固一下同盟关系。

陆离:“我知明公好意,只是此事与我而言并无勉强,明公因信我而担此风险,我亦不愿有负明公。”

————————————————————

邺城。

因为事情紧急,陆离这边没有任何耽误,带着人手与曹操的书信就立刻启程赶往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