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土地兼并(第2/3页)

大家争得如火如荼,但最后拍板还要看刘协的。

刘协在别的事情上可能没什么用处,但是在决定自己的皇后人选方面,至少目前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带兵出去的曹操不打算在这种事情上干预他,留守的荀彧也不准备给对方为难,陆离就是在对方选定后的相关仪式上抠了点,却也不至于左右对方的人选。

在各方的无意为难的情况下,董承又一次受伤的结果就这样出现了。

谁胜利了暂且难说,但谁失败了大家还是都能看得出来的,你说是吧,董将军?

被为难的陆离,为难着为难着,突然发现令人为难的事情已经成熟的自己将自己给解决好了,瞬间心情好了一点。

但陛下的婚姻问题解决好了,不代表所有难题都迎刃而解。

现在摆在他面前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土地兼并问题,又或者说,这是贯穿大汉始终的一个大难题。

这事都不能单纯说是朝廷在给陆离找麻烦,曹操麾下的人也没少干这种事情。

如果要问对大汉子民而言,最大、最好的奖励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土地、土地,还是土地!

帝王将相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大家就没有一个不对土地着迷的存在。

人是会死的,金银是会花完的,官职也是会变化的,唯有土地就摆在那里,你活着的时候它在,你死后它还在。哪怕后面因为肥力流失、周围环境恶化,不能继续种植或者作为建设房屋的地方,但至少保底也能让你死后有处可埋。

你就说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宝物比它更吸引人呢。

千古一帝都对土地爱的痴迷,不爱土地的皇帝那大多都是昏君以及昏君预备役。

但这个世界是一个双标的世界,皇帝热爱土地,那是扩张领土,雄心壮志,官员豪强太喜欢土地了,那就是土地兼并,祸国殃民。

许昌这边虽然因为各方都为了找彼此的错处盯得比较紧,目前还没有出现什么恶性的土地兼并情况,但已经隐隐有苗头出现了。

比如这家百姓遇到了苦难,无奈之下只能用自己刚刚得到的土地作抵押,进行借贷,你难道还能说不让人借?

善良的债主在你还不上债务收了你的土地后,为了不让你因为失去土地饿死,愿意给你提供一个当他们家雇农的机会,对此你是要感恩戴德的答应,还是痛哭流涕的不拒绝呢?

这还是温柔帮扶式的,阴谋诡计一点的,可能直接就给你制造麻烦,然后再来救你,又或者简单粗暴一点的,什么麻烦不麻烦,我有权有势,我说这块地是我的了,谁赞成,谁反对?

你们都赞成是吧,行,看在你识相的份上,我给你个给我们家干活的机会,感恩戴德吧泥腿子!

这些当年他在乐安郡了解的可详细了,可能别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本质上都是大差不离的。

有的可能会因为人的死不妥协、又或者人已经够多了所以只要地,但也有不少是又要人又要地。

然后人变成了隐户,土地变成了他们自家的私产。

人生人会越来越多,地却是不会生地的,最后最多的土地落到了最少的人手中,最多的人靠着那稀少的土地难以存活,朝廷解决得了那就是王朝延续,解决不了就换成人们来解决朝廷。

现在各方谁手下的兵卒中没有造反的贼兵呢,东汉末年的乱世相当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农民起义与其说是被迅速镇压,不如说是迅速被各方势力收纳。

战争从未停止,他们为之效死的存在,可能当初就是导致他们活不下去的直接或间接推手阶级中的组成部分。

对于土地兼并这事,陆离甚至不知道该跟谁说,因为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唯一能说且应有制止意愿的皇帝,此刻先不说对方有没有这个意愿,他压根没有这个权利就已经给一切画上句号了。

曹操的话,他会在这个需要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的进取时间里,做这样可能导致内部生乱的事情吗?

陆离远远望着那户靠着借贷得以存活的农户,他们脸上有着劫后余生的喜悦,这似乎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表现。

因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们八成是很难换成那笔利滚利的贷款的。

可如果当初他们不借,可能都活不到现在,还谈什么远不远见的事情呢。

告知陆离这个情况的是六曹尚书中的民曹尚书,原本这个职位只是负责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事务,但是在陆离对着三公九卿撕了一番之后,他的职能中增添了不少民事。

陆离来看,也正是他陪在身边。

陆离看向不曾因为征讨张绣去世,如今被曹操表举试守(暂代)民曹尚书的曹昂:“子脩以此事告我,可是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