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悠悠我思

眼看着陆离说着说着便难以抑制的流露出些许疲惫,郭嘉也没有继续打扰,干脆利落的拿着对方写给曹操的信便离开了。

离开时,视线扫过对方腰间的玉佩,不曾对此有何言语。

离开陆府后,郭嘉也不曾耽误,几乎立刻就去司空府汇报消息顺便送信去了。

毕竟某人也算是等的有几分望眼欲穿了,至于为什么眼巴巴等着却不再去,可能是某种奇怪情怀又开始泛滥了吧。

曹操听到陆离现在大事没有了,就是恢复的比较缓慢,立刻开口让人往那边送点补品过去。

至于那封信,他拿起郭嘉放在桌案上的信封,仅从厚度来看,里面应该就是一张纸。

而看郭嘉的样子,对方显然对信件的内容并不知晓。

郭嘉确实是不知道陆离写了什么,但他看得到曹操看完信后的怔愣与狂喜,从隐约的墨痕来看,那似乎是几句诗句,可到底会是什么呢?

曹操对待郭嘉从不吝啬,可惜这次对方显然没有任何分享的打算。

虽然不知道写了什么,但是从曹操的态度来看,显然是好事,这就行了。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之后,郭嘉不由失笑,伯安啊伯安,你难不成真是狐狸精不成,嘉这辈子还没这么给人操过心呢。

没办法,他是个骄傲的人,愿意结交的人也都各有各的靠谱,唯独陆离,看起来很靠谱,但处处又总是有让人不放心的地方。

这到底算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天赋呢?

不管是哪一种,这美人果然是轻易招惹不得的,他在心中牢记教训。

尽管心里想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郭嘉面上依旧是八风不动的,在说完陆离的事情后,他与曹操说起了袁术那边的情况,以及陆离特别注意过几分的孙策。

郭嘉:“袁公路有意与温侯联姻,不过被温侯断然拒绝,而那孙伯符于行军之上可谓虎父无犬子,得兵南下后颇有几分势如破竹之势,只其人亦如其父,日后怕是万人难敌,几人致死之局。”

除去关于孙策结局的分析,其余的内容都是大明面上一眼可见的,至于那些不能轻易窥见的:“袁公路自许昌疫病之后,自以为天命在身,日渐骄奢淫逸,近日听闻似有修建宫室之意。”

而且对方想要修建的,显然是帝王级别的宫室。

要知道他们这边可是切切实实有着汉室天子在,修建宫室都不得不降低了一些标准,在这份降低下,旧日的臣子规制都有些僭越了,某位臣子还被陆离借机诈了一下。

反观袁术,他那边才刚刚从围攻的包围圈里面逃过一劫就这么搞,这跟自取灭亡有什么区别。

不过考虑到对方会在这个时候称帝当出头鸟,本也就是在自取灭亡,这个作为似乎又没有那么令人难以解了。

袁术他本就是这样的人,没什么好意外的。

吕布那边有戏志才在,倒是没有必要担心对方被说动,至于孙策,别管对方是英雄还是狗熊,现在曹操对他是无暇顾及的。

比起与自己还有一些距离的袁术与孙策,真正令人切实在意的反而是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一件事——近日陛下常召见刘备入宫讲学。

这让人意外,却也没有那么意外。

未来辛弃疾词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的“刘郎”,说的便是刘备。

虽然对方有着织席贩履的经历,可对方少时也是切实求学于经学大家卢植的,属于是正儿八经的师出名门,比陆离这个半道插班跟着郑玄学了几年,且名不正言不顺的正规多了。

对于刘备,郭嘉认为:“那刘玄德自微末而起,身侧有猛将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善于交好他人,不可谓不义气之士,几番起落不曾改色,心性坚韧可见一斑,他种种表现,皆为心怀大志之象,明公不可不防啊。”

曹操点头,这事他自然是听进去了的,不说郭嘉说的有有据,陆离之前也几番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重视,更何况他也是见识了对方的本事的。

只是如今……不合时宜啊。

曹操道:“陛下年纪尚小,正需学习之时,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何能只学一家之言。”

曹操给刘协增加的人选,除了朝廷任命的几位经学博士外,还有荀彧、贾诩等人。

不仅如此,他还向着孔融等人发去了征召,俨然一副要为陛下聘请良师的忠臣模样。

与袁绍之子相争,不敌之下败逃的孔融自然不会拒绝这份机会。

当他风尘仆仆来到许昌,如今许多人更喜欢将这里称作许都,当他到达许都时,这里的疫病已经算是处完了,就连陆离都养病养的差不多了。

临近年节的时分,街上较之以往本该热闹几分才对,但因为之前的一场疫病,不敢说家家都有死人,但绝对家家都存在有关系的人在疫病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