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天子亲耕(第2/3页)

父皇死后大家就储位问题出现争议,皇兄最后灵前继位,刘协看向人群的时候,就看到了袁绍担心的看向陆离所在的方向。

后面商定皇考谥号的时候,陆离本来只是跟别人生气的争论,但是当袁绍一站出来说话,对方瞬间就变成了一种仿佛被自己人背刺的愤怒。

之后洛阳传闻陆离有立储圣旨,他在皇兄那里听到袁绍在跟大将军就这件事情帮陆离掰扯。

后面他跟皇兄一同被宦官劫持出宫,他透过车窗也听到了袁绍对董卓说陆离的身份,让对方别误伤,隐隐看到两人之间说了什么。

因为他父皇对待陆离的好,不少人都暗中蛐蛐自己父皇可能跟陆侍中不清白,但刘协非常清楚这俩人有多清白,真的就是纯纯的君臣情谊。

反倒是陆离跟袁绍,他们俩人在刘协看来是真的有些不清不楚的。

比起这种早有预料、毫不惊讶的事情,刘协更关注对方说的刘表与张鲁的情况,又或者说,是刘表与张鲁背后的刘璋。

当初刘璋的父亲刘焉提出了要设州牧,被陆离在朝堂上好一顿怼,刘协当时在董太后宫中也是有所耳闻的。

他父皇显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对自己的侍中百依百顺,提议通过后,刘焉这个提议者就成为了试点对象之一,任益州牧。

前年对方死后,他的儿子刘璋成为了新的益州牧。

多搞笑啊,那是大汉的十三州之一,而不是分封出去的封地,哪里有搞父死子继那一套的道!

虽然现在大家好像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占汉地为己有,但对方是宗室,这种事情由宗室来做,便不免有几分家贼之感,而家贼可比外敌可恨多了。

当初设州牧一事,陆离说“同姓亦有操戈之祸。”

如今看来,当真是前有之事,后必再有。

刘协忍不住看了一眼如今就在自己眼前的宗室,利益、情谊……

实际上站在国家层面,他现在更应该考虑的,明明就是袁绍那边在询问关于处袁术的相关事情。

但这种国家层面的事情刘协这个皇帝现在说不上话,那就只能着眼于眼前能够触碰到的了。

刘协闲话家常般的对刘备道:“卿回来后可曾去过司空府,可见到了陆侍中开辟出来的菜园?”

实话实说,刘备是看到了的。

该怎么说呢,看起来真的像模像样的,实实在在真的种菜了,不是那种纯粹拿出来进行表演的作秀工程。

刘协:“朕闻司空府此事,甚是汗颜,正所谓见贤思齐焉,朕有在宫中一同开辟以支持司空之意,无奈如今各处繁忙,无有人手抽调。”

刘备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君主说难处不是让你单纯明白或者表达同情的,而是要让你出手解决的。

刘备:“备此番无功而返,深感愧惭,若陛下不弃,愿为陛下周全此事。”

刘协一脸动容:“既如此,此事便劳烦爱卿了。”

刘备没觉得这有什么,走通了相关渠道之后,立刻就带着被安排过来的宫人们一起干上了。

然而令人不曾想到的是,刘协也来了。

他一开始只是在一旁看着,后来也跟着下手动了两铲子。

在场众人倒是没有因此诚惶诚恐,天子亲耕,以示重农,此乃古礼,明帝陛下就曾于下邳亲耕,可比刘协这俩铲子活动量大多了。

不过这种事情本也不求皇帝挥汗如雨,肯动俩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足够的表态了。

但凡刘协拥有实权,他这俩下造成的影响,绝对比司空府的菜地鸡圈来得大。

可是换角度想一想,如果刘协真的拥有实权,他可能就不会动这两铲子了。

刘备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扎扎实实的干了起来,天子不必挥汗如雨,他本来也是不必的,但他做了就做的认认真真,半点表面功夫、敷衍一下的意思都不存在。

刘协一开始动完两下就在旁边看着,可是看久了,他也真的学着刘备的样子动起手来。

杨彪听说了宫里发生的事情,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评价。

要说陛下这般做不好,天子重视农事如何不好呢。

可若说是好,再好的事情宣扬不出去,如何称得上好呢。

在这方面,他们陛下比起陆侍中可差远了。

别管对方是主动宣传,还是自带东汉版本热搜体质,总是被动的被人宣传,但至少对方做过的那些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没有一件事“锦衣夜行”过。

做了就得说,说要说得让全天下都知晓,这才是一件事情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好。

————————————————————

司空府。

今年因为有着两位模范代表与特级演员助阵,春耕进行的如火如荼,别的地方不谈,曹操的地盘内,较之先帝时期可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