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攻打袁术(第2/2页)

这方面的事情夏侯惇还真的挺清楚的:“自董卓之事起,外族多有异动,而在公孙将军死后,更是颇有几分嚣张之态,但几乎尽数被袁本初阻拦在外,未能寸进。”

这年头可不兴跟外族勾结的,真要用大家也大多是吸纳外族为己用,而非与外族同谋许利,正因如此,李傕的事情一被披露出来,那名声完蛋的比当初反攻长安还要彻底。

陆离听着夏侯惇讲解比较大的几支外族势力,跟当初贾诩与自己说的一些东西相互对应,有什么东西似乎在脑海中慢慢成型,却又看不清晰。

陆离在东郡安顿了下来,曹操那边也已经装待发了。

而此刻的寿春,还沉浸在只有袁术一个人快乐的大型“基建游戏”之中。

袁术在某些方面,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也是个不愿意委屈自己的人。既然称帝了,那么作为帝王,自然要有帝王应有的规格待遇。

如今寿春不再是单纯的寿春,这是他仲氏王朝的首都,九江太守也不再是九江太守,而是淮南尹——寿春所在之郡的郡守。

当初大汉帝都在洛阳时,洛阳所在郡郡守为河南尹。

同样的,他帐下文武也不再是什么统称的谋士武将,而是正儿八经按照应有官职授予他们对应的位置。

而所谓的大型“基建游戏”的具体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帝王祭祀所用的祭坛,帝王规格的宫室,帝王规格的陵寝等等。

哪怕扬州繁荣,却也经不起袁术这么玩。

底下已经怨声载道,袁术却还沉浸在天命在我的自信之中。

忠心的臣子没少进言,甚至专门拿着曹操来说事。

明公啊,曹孟德可还在那里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兵来袭,你可支棱一下吧,现在远远不到可以肆意享受的时候。

袁术:天命在我!

明公,曹孟德已经在备兵马了,他还派人去咱们周边拉拢人了。

袁术:天命在我!

明公,曹操已经带兵朝我们赶来了!

袁术只想表示,你们压根就不懂天命在我的含金量,没有人比我更懂天命!

那曹孟德很厉害吗,那上次灰溜溜跑回去的人是谁呢,难道是我吗?

袁术很自信,他觉得自己的自信与傲慢毫不沾边,因为他自信的有有据。

然而个大汉跟他有着同样想法的,怕是不过一指之数,换句话说,就他自己一个人这样认为。

有的时候人碰上这样的对手也挺无奈的,曹操眼看着自己一路打过来,不说势如破竹、顺风顺水,但也确实没有遭遇过像样的抵抗,都忍不住怀疑后面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埋伏在等着自己。

哪怕他当初采纳了陆离的建议,派人去袁术那里搞谶语,却也不曾想这玩意还有这等后效。

反正他是不可能往袁术就是盲目自信这样离谱的原因想的,太奇怪了。

不只是他,深谙人心的郭嘉都没有往那方面想。

袁术虽然有过许多不靠谱的操作,但这可是四世三公袁氏的公子,如今也是雄踞一方的存在,不应该什么基本素质都不存在吧。

事实上袁术虽然有些傲慢过了头,但是被现实打了一巴掌之后,也不是真的一错到底的。

他立刻就召来了自己的谋士……臣子们,商议着此次要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曹操,以及被朝廷使者劝说着对他动手的孙策与刘表。

袁术称帝后依旧对他不离不弃的,有贪图高官厚禄者,也不乏当真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的人。

这年头,有些人心里是带着一股子从一而终的气节在的,哪怕所托非人,有的可能会选择归隐山林,但也不缺少愿意以身相殉之人。

阎象是当初袁术想要称帝时最为反对之人,但也是此刻,不离不弃全身相付之人。

这个世界上有从一而终的追随,自然也不乏见风转舵的,更不用说有些怨恨在某些人死亡后就已经种在了一些活着的人心中。

那些因为不赞成他的不当行为而付出生命的人,难道他们会没有家眷亲朋吗?

或许并非人人都如你袁氏一般四世三公,但能够站在你袁公路的“朝堂”之上,又怎会是孑然一身的存在。

袁术后背一凉,却不知凉意从何而来。

袁术意识到这次真的有危险,天命也没有那么可靠后,立刻做出了应对,但前面的不作为带来的影响,并非一时振作便可迅速填平的。

虽然刘表有几分出工不出力,孙策按来说因为曾经父子皆在袁术处效力过,也不好将事情做绝,可偏偏孙策没有讲这个道,而攻打袁术的主力军曹操更不会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