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三封信

“啪”地一声,一份战报被袁术扔在了地上。

他拍案而起,恨道:“曹操当真欺我太甚!”

怒极之下来回走了两圈后,袁术开始翻起了“陈年旧事”。

“那曹阿瞒不过是宦官之后,昔日于我袁氏都不配登门,如今一朝得势,倒是人模人样起来了!”

这种打不过就拿家世说事的做派,委实不是明主所为,别说明主了,都称不上有素质的人。但都到了这个时候,谁还看不出袁术并非明主呢。

麾下有谋臣向前谏言道:“如今我军几战几败,士气大损,明公与其在此拍案发怒,不若冷静定夺战和之事。”

“战和之事?”袁术拔剑走向对方:“大敌当前,尔不思忠君报国,却要劝上投降,汝岂非乱臣贼子!”

对方闻听此言,不退不让,拱手行礼的姿态立刻结束,直面来自袁术的剑刃却毫无无惧色:“据玺不还,妄自称帝,诛杀忠良,真要论乱臣贼子,此处舍明公其谁。”

他的毫不畏惧,换来的是砍向脖颈的一剑。

众人大惊:“明公!”

虽然大家都做好了这人不会活下去的准备,毕竟在袁术不曾称帝的情况下,反对就已经给不少人召来了杀身之祸,而在袁术已经称帝的情况下,再说这种话那就更加要命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袁术会直接自己动手。

杀完人后,袁术提着沾上了鲜血的宝剑,环顾四周:“曹贼于农耕之时妄动兵刃,此乃不仁,派人调拨我与臣子关系,此为不义,无视天命,此取死之道也!”

“天命在我,岂是虚言。”

“一时胜负,不过是我未尽全力,若再有丧气者扰乱军心,当如此人!”

袁术自信满满的宣布了接下来自己将亲往前线,不胜不归的消息。

这年头大家其实都是这么干的——势力的领头人亲自上阵,曹操便是如此。

袁术也不是什么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尤其是对方这又是杀人,又是自信满满的发言,看起来还真的有那么几分样子。

有的时候自信是真的能够感染他人的,底下也不乏有人在见到袁术如今的模样后,心中升起了几分也许明公真的能够胜利的想法。

可阎象却心中发凉,他没有从袁术的身上看到什么振作、反省、奋发,又或者强势,反而看到了几分残忍无情下的色厉内荏。

昔日袁术或许有很多地方不够好,但一个勇字却从未丢掉。

可是自称帝以来,对方过得颇为放肆,如今酒色对他所造成的侵蚀是肉眼可见的。

这般的袁术,当真能够赢过曹操吗?

怀着无尽的担忧,阎象任劳任怨帮忙准备着出征的相关事宜。

袁术阵营中有投降派、妥协派,甚至是杀猪(主)派,但阎象他是保皇派。

事实证明面对自己人的支棱,似乎是一种欺软怕硬,又像是某种垂危之际的回光返照。

战场不是一个喊口号的地方,胜败看的也从来不是为帅一方自不自信。

盲目的自信叫做自傲,袁术很好的向世人展现了何为骄兵必败、人菜瘾大。

身边的兵将或死或降、越打越少,袁术那本就不多还丢掉了不少的头脑,也随着越来越明显的失败逐渐找回了些许。

军帐之中,袁术让其他人退下后,看着被自己留下的阎象:“先生……”

一语之下,竟然难以成言。

袁术死活不听劝的时候,阎象是又气又急又恨,可看到对方如今这幅展翅欲飞却被雨水浇了个寸步难行的狼狈模样,又忍不住又叹又怜。

阎象道:“明公,此非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之时。”

“我军固然一退再退,可那曹孟德难道便是纯然的高歌猛进、毫无忧虑吗?”

袁术闻言来了几分精神:“先生此言如何讲?”

阎象犹豫了一瞬,看向袁术道:“将军于孙氏素来恩厚,若有言语,未必不退。”

“况且明公出身袁氏,岂不闻天下皆知,南有一袁,北有一袁。”

阎象考虑到袁术的性子,哪怕心里再想要劝,但嘴上说出来的话也是点到为止的。

劝谏是一门艺术,在办法本身就可能招惹对方的不快的情况下,你的言语要是还过于强硬,那怕不是等着自家明公分分钟炸给你看。

他毫不怀疑袁术能够做出这种事情来,到时候别管对方是输是赢,是生是死,反正他是要先一步去了。

因为对方的失败跟着一起死也就罢了,可若是死在对方手中,那可就太失败了。

虽然阎象顾忌袁术,话说的相对委婉,但袁术听明白——对方要让他向着袁本初求助,甚至是认怂。

这能是袁术可以接受的事情吗,那必然是不能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