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三封信(第2/3页)
之前还要唉声叹气的袁术,瞬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振作了起来,真鸡血都未必有这个效果。
袁术:“先生不必多言,战事未到最后,如何便定我为败者,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阎象:……
坏消息:自己的建议不曾被采纳。
好消息:明公再次振作起来了。
虽然不确定这个好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好消息,但对方能够振作起来,总是比垂头丧气要多上一份胜算的。
面对袁术的支棱,曹操没有多放在眼里。
他也是很早就跟袁绍交好的,还能不知道对方这个弟弟是个什么德行。
虽然当初没有采纳陆离关于时机的建议,但曹操也并非全然否定了对方的想法,这年头义兵与仁义之师还是有几分作用的,当初在对付黄巾时靠着童谣吃到福利后,曹操一直都没有放下过这一点。
这一次行军过程中,也没少宣传。
一方是名声颇好的大汉三公,一方是近期对他们盘剥非常严重的乱臣贼子,选择谁难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
曹操面对这份“好处”,一边感叹于民心竟有此用,一边又忍不住想,这民心到底是因为他本人爱民,还是因为他这个汉臣爱民呢?
到底是曹操更重要,还是三公更显眼?
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想法,曹操心中一愣,自己都说不出具体的想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次曹操与孙策两面夹击袁术,各有所得,刘表派了一队人马出来“表演”,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但还有一个人大赚特赚,那个人就是刘备。
这个赚的点,还要从出工不出力的刘表身上看起。
你以为的出工不出力,是对方派出一队人马表演。
实际上的出工不出力,是对方不派自己这边的有能将领,给一批素质一般的普通兵卒,配备的粮草也没有多少。
在这些方面这么寒掺,那自然有地方大方,他直接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刘备了。
突然便得到了两千兵马的刘备:这个剧情好像有点熟悉。
虽然兵不是什么精兵,马匹也一共没有几匹,还都不是好马,甚至粮草也吃不了太久,但这可都是到了自己手里的,还想要什么大花轿子啊。
刘备带兵与曹操在汝南回合,这里作为东汉人口最多的大郡之一,是袁术地盘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当刘备到来时,这里已经是曹操的了,可想而知袁术败得有多么惨。
后面跟着曹操一路向着袁术继续逼近,虽然没怎么故意消耗刘备从刘表那里得到的三瓜两枣,但曹操也没有好心到好好养着那么一群人,让他们干吃饭不干活,死伤还是有的。
在曹操这边一路高歌猛进时,陆离这边却并不怎么顺利。
这份不顺利一方面出在张扬身上,一方面出在袁绍身上,还有一方面来自许都。
陆离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都跑到东郡来了,许都那边竟然还有信件送过来。
怎么,有什么事情自己当初在许昌的时候不能说,非要这个时候过来送信?
送信也就算了,送信人竟然还是董承,陆离都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好这般信件交流的事情。
忽略信件的发件人,里面的内容倒是中规中矩,就是一些关怀挂念的说法,但这种看上去没什么毛病的说法,放在他们两人之间一看,那可就太有毛病了。
董承那边的信让人意外且讨厌,张扬在收到陆离托张邈送去的信后,回过来的信就有点奇奇怪怪了。
陆离写信感谢对方当初将引荐吕布这个“功劳”送给自己,这里面是带着有意的阴阳怪气的。
但对方好似真的半点不曾看出来,真的就着这个话题,对陆离表达了简单几句话的不必谢,以及几张纸的对于吕布的关切,还有拜托他帮忙照顾的叮嘱。
别的不说,只看这封信,对方还真的挺像吕布的真爱爹粉的,甚至是男妈妈粉。
张太守,真的这么爱吗?
陆离有点相信,又有点不信。
也不知道是不是三方约好的,袁绍那边惹人生厌的同样是一封信,一封让陆离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信。
这封信与拉拢又或者放狠话都毫无关系,但是跟乐安陆氏有几分关系。
如今青州已经大多掌握在袁绍手中,青州乐安郡自然也在其内。
袁绍此次信中便与陆离言及此事,明明不年不节的,对方却说知道他祭拜不易,特意遣人帮他前去打扫宗祠,祭奠曾经被表彰过的大汉英烈。
只如此还不够,对方还说听闻他父亲的墓地在山上,曾经遣人上山去帮忙扫墓。
陆离不知道对方发现了什么,但他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因为对方写的很明白:“伯安既有家眷,何故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