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物归原主

虽然包裹的严实,但阎象知道那是什么,那是将袁术推入深渊的传国玉玺。

其实阎象清楚一切的根本是袁术自己的心意,传国玉玺不过是个引子而已,但人都是偏心的,此刻他不想指责袁术什么,那满腔的怨憎自然全都推给了全无意识的死物,以及将死物给予袁术的孙策。

曾经被对方宝贝的不得了的玉玺,此刻被袁术从暗格中拿出来后,颇为随意的放置在了一旁,那态度都让阎象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想错了。

袁术对可能装着传国玉玺的包裹态度随意,倒是一个从怀中拿出来的不知道装着什么的锦囊,被其小心翼翼的摆在了他们二人之间。

阎象对这个也是有所猜测的,当年讨董联盟的时候,他是跟着袁术一起去的,自然也见证了陆侍中前来替孙坚要粮草的名场面。

那时眼看着名满天下的陆侍中,为了能够让孙坚顺利出兵,那作态对比他之前在先帝那里的待遇,真的可谓是弯得下腰、低得下头、舍得下东西,当时只是作为旁观者,阎象都觉得这段世人皆知的君臣情谊当真是可惜。

可若是再结合现在,倒是让人只想叹人心易变了。

袁术道:“先生想必也听说过陆侍中与先帝之事,当年洛阳无人不羡。”

阎象接道:“何止是洛阳,天下皆有艳羡者。”

袁术将锦囊放入阎象手中:“此为昔日陆侍中放于我这的玉佩,先生或可以此去换个人情。”

“术家眷如何难以预测,我知先生有大才,只叹昔日傲慢过矣,未能用之,以至今日。如今只盼先生保全自身,若有余力,帮术照拂家小,如此足矣。”

阎象并非是他最为信任的下属,但他信任的下属有的死了,有的叛了,最后陪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反倒是对方。

是患难见真情吗,或许是吧。

又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袁术这辈子难得这样为别人着想,而这份难得的善意显然也被对方接收到了。

袁术这番话看起来好像带着几分安排后事,甚至隐隐有几分道德绑架之意。

可实际上,阎象看得出来,这分明是他看出来自己在他死后可能会有的选择,以维护自己家眷为由,给自己一个顺的能够改投他人的台阶,解放自己的道德压力与束缚。

阎象听出来了,但他是个认死的人,不然也不可能现在还跟着袁术不肯离开:“忠臣岂有事二主之。”

有些在他人看来是束缚的东西,在本人心中却是原则。

托付家眷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台阶,可阎象不愿意走这个台阶。

死也就死了,非要为了对方的家眷还得继续活着干活,他只是选择了明公,不是签了袁术家的长工卖身契。

老板选错了跟着一起付出代价也就算了,算自己当初眼瞎,大不了搭上一条性命,但将自己的原则都赔进去那就大可不必了。

阎象是个认死的人没错,但他并不是一个愚忠到没脾气的人。

有一说一,他们两人的羁绊没有高到那个地步。他对袁术有着被对方打动的感情,有为自己选择负责的责任感,但没有对家眷的爱屋及乌。

阎象的拒绝态度表达的非常明确,袁术没有强求,他知道自己此刻也强求不了。

既然自己安排的道路对方不愿意走,袁术索性便更进一步的给予了对方更多的自主权:“既如此,此二物便交由先生,但凭先生如何处置吧。”

说完,袁术一阵剧烈的咳嗽,一摊鲜血落于手帕之上,似乎书写好了命不久矣的结局。

袁术对如今军中的粮草情况还是清楚的,现在外面还只是出现逃兵,而非大规模叛乱,一方面是粮草将尽未尽,一方面是几方互相制衡还没有达成一致,还有一方面就是摄于袁绍的存在了。

袁术之前想活,现在却恨不得能够速死,死在一切最狼狈的情况到来之前,可哪怕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却又做不出推进的作为。

我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这般纠结的心态,倒是助推了他的心之所向,当阎象听到对方想要蜜饮,还以为对方是故态萌发,却不想这就是他能够听到对方说的最后一句话了。

阎象:“明公——”

————————————————————

寿春。

虽然占领了寿春,但是对于袁术的家眷,曹操倒是没有立刻赶尽杀绝。

尽管按照袁术做的事情,全杀了都没人能帮他们喊冤枉,但到底要考虑一下袁术旧部以及袁绍的想法不是。

袁术一行人去往青州被拦截,不得不原路返回的情报,曹操早已得知,不动作不过是得知了那边的具体情况后,起了直接耗死对方的一动不如一静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