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物归原主(第2/3页)

事实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正确性,当阎象带着一群人与袁术的棺柩前来拜见曹操时,除了传国玉玺外,也一并带来了曹操占据寿春后不曾发现的人口、土地相关图册。

都不用看别的,只凭借这一点,哪怕不能立刻判断阎象是大才,却也足够让人意识到他是个聪明人了。

可惜这个聪明人并不准备另投他人,对方只是将传国玉玺奉上,求能够让袁术入土为安,从轻处置其家眷。

至于那块玉佩,也不曾被他拿去陆离面前换人情,而是直接在曹操面前拿了出来:“此为先帝昔日赠陆侍中之玉,暂寄我主之处,如今劳烦司空帮忙物归原主。”

当初都是参与过讨董联盟的人,对于那枚被陆离交换出去的玉佩,或多或少都有知晓。

阎象说的坦荡,似乎别无所求,实际上是带着些许挑拨意味在里面的。

毕竟旧人的东西送到新人的面前,任谁看恐怕都不会认为这份赠送有多么善意吧。

至于会不会被挑拨到,那就要看曹操自己如何想的了。

一旁的荀攸看着这一幕,眼帘微垂。

曹操收下玉佩:“不知先生将欲何往?”

阎象:“若司空愿饶性命,山野当多一闲人而已。”

至于若是不愿意饶恕,自然就一死而已。

若没有那些图册,阎象或许直接就是一死,但看在那份图册的份上,看着对方眼中对于一切的看淡,曹操道:“先生自便。”

阎象冲着曹操一拱手,后退几步,转身离去。

对方走的干脆利落,留下曹操看着那块玉佩,都没有多少心思分给传国玉玺了。玉玺反正是要拿回去给刘协的,没有必要看得太过仔细。

反而是这枚玉佩……

本身有着调动兵权的权力就已经很彰显恩宠了,好巧不巧曹操还刚刚知道了这块玉佩与护佑子嗣毫无关系,完全就是先帝留给陆离让他自保的。

这要是拿给对方看了,是生怕对方忘不了他曹操姓甚名谁是吗。

曹操拿上玉佩就往陆离所在地走去,荀攸也跟在对方身后。

陆离此刻正跟郭嘉等人一起帮忙处战后的一些事情,看到曹操过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打了一声招呼,就继续埋首公文了。

曹操都没来得及开口说什么,就被几个人拉着赶紧过来一起处一些需要他知晓以及需要他点头的事情了。

干活干活,赶紧干活,与其想七想八,不如先把活给干完了。

当几个人将手头的活都干完后,似乎终于有心力分出一部分给今日接见袁术旧部的曹操了。

得知传国玉玺拿到了,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倒是听到曹操说及“物归原主”的玉佩时,郭嘉不由看了陆离一眼。

感情明公你火急火燎跑过来,竟然是为了这件事吗?

陆离看着曹操请放在自己面前的锦囊,倒是没有什么避讳或者见不得人的心虚感。

他当着众人的面坦坦荡荡的拆开锦囊,拿出了里面放着的玉佩。

看得出来,它在袁术那里有被好好珍藏,比起被陆离送出去时,没有多出什么磕碰或损伤的痕迹。

好似半点没有因为这块玉佩有什么太大情绪起伏的人,在拿着它时,手忍不住就是一顿。

当年虽然说是将与玉佩抵押了出去,但其实就是送出去了,陆离从未做过还能要回来的准备。

却不成想,今日倒是真的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只可惜如今,他腰间已经没有留给它的空位了。

陆离好似检查完了,又将玉佩装回锦囊之中:“确是当年先帝所赠之玉,不曾想竟还有重回手中之日。”

只可惜玉佩回得来,人却是回不来的。

一旁的荀攸不由在心中想,陆离与其这般云淡风轻,倒不如干脆在曹操面前哭上一场呢。

不过要是真的这样做了,可能会有几分演戏自嫌,毕竟已过而立,半近不惑之年的人,如何还能与青年时相比呢。

如这般冷静自持,倒是更自然几分。

正这样想着,就听曹操道:“既是先帝所赠,伯安且好生收着,莫要再轻予他人。”

其实曹操仔细想了想,也挺释然的,不说如今情况如何,就说当年对方用玉佩换粮草,那是为了让孙坚愿意出兵去往洛阳。

而当时曹操也是被对方邀请着一起的。

换言之,四舍五入一下,这批用玉佩换来的粮草,并非仅仅是给孙坚一人,而是他们两方共同的,这样一算,他似乎也称不上是输家啊。

不说这些牵强附会的东西,其实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陆离给的安全感比较充足吧。

他不是那种会忘恩负义的人,对先帝不会,对曹操自然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