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刀剑相向
曹操的答案让陆离不由一愣。
很难具体形容他听到对方这句话之后的那种感觉,有些惊愕,有些哭笑不得,甚至还带着几分阴差阳错后的怅然若失。
虽然很清楚如今的一切都是在真实发生的事情,眼前出现的一个个人也都是真切复杂的人,他前世甚至对于这些人都没有过特别深入的研究了解,可好像依旧避免不了带着“特殊眼光”看人的某种“先知先觉”。
他在用看历史曹操的眼神看曹操,他用看奸雄的眼神看待眼前人,他早早做好了对方会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准备,并且配合着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陆离认为这是灵活变通,这是适应环境。
可事实却是如今的曹操并非他所认知与想像的曹操,而这份改变甚至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为了想象中的明公改变自己,但他的明公也因为他发生了改变,故而不曾变成他想象中的模样。
这里面的因果逻辑,让陆离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
陆离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在“歧视”曹操,如果同样的决定由刘备做出,他会觉得所应当,哪怕可能揣测对方有困于名声的可能,但他就是觉得对方这样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这般的事情由曹操做出来,他却惊讶到连最为熟练的情绪管都没有做好。若非如此,他本可自然而然的顺着对方的意思转变态度,压根不会有这场谈话。
但有这场谈话似乎也没什么不好,所谓交情,交流也是一种相交的情谊。
如果说有些人蛐蛐曹操是宦官之后,是在歧视他的家世出身,如自己这般的情况,应当算是在歧视对方的品行道德了。
甚至他出现的问题绝非是单纯的歧视这么简单,曹操说他记住了陆离说过的话,可或许,陆离自己成为了忘记的那个人。
谈心,便要将谈话进行到交心的程度,才能让一场可能成为隔阂的危机起到反向作用。
当然了,有关“歧视”的事情就不用说了,陆离说的是:“明公此言,实在令我惭愧,明公片刻不忘,我却好似已然忘怀。”
陆离看着曹操,好似反省,像是检讨,又似乎只是单纯的陈述事实:“明公大胜之下未曾生骄,倒是我心态不稳,急于求成,甚至是急功近利。”
“不仅如此,还以己度人。”
陆离给别人挑刺那是真的直白中夹杂着阴阳怪气,又或者说阴阳怪气的特别直白,但他显然也没有放过自己,给自己挑起刺来同样是毫不留情。
事实上这还真的是有原因的,不只是对于曹操的“刻板印象”,还因为陆离虽然对这个时代知道的不够多,却也并非全然无知。
只要一想到南边的孙氏在努力扩张发展,刘备跑出去活蹦乱跳,陆离就恨不得曹操能够一秒平定袁绍,然后赶紧将这两方还没有彻底发展起来的势力解决掉。
占尽先机若是还不能赢,那与袁绍有何区别。
如今袁绍因为这场失败如何悔恨,未来若同样如此,陆离觉得自己的负面情绪未必就会比袁绍少。
况且陆离骨子里就有点见不得自家国土四分五裂的基因在,统一,一定要统一,不能统一的那都只能叫做地方割据政权。
官话一点说,通过这场谈话,陆离对曹操稳步前行的同时却又不失进取之心表达了深深的折服,并且对自己的急于求成进行了深刻反省。
两人在一派互相都非常满意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的交谈。
郭嘉对于这事的看法就一个字:6。
会有这场谈话本身就已经很6,谈话的结果就更是如此了。
与陆离相比,他明明是更擅长洞察人心的那个,但陆离似乎总能阴差阳错的将某些危机变成自己的机遇。
看起来好像走的坎坎坷坷、几步一坑,实际上看总体的话,对方一直都是平稳上升的一个状态。
都不论别的,单单这份能力,就很值得开个班好好教教那些初入仕途的新手,以及部分宦海沉浮好久却也没多大长进的人。
有的时候年纪与能力并不完全成正比,就好像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是个臭石头,老了之后也只变成了老臭石头。
如何友善和谐的与明公相处,他们是真的一点都学不会,又或者说一点都不愿意学。
这甚至跟佞臣不佞臣没关系,这完全就是情商不够用,且硬挺着那其实也没有多直溜的脊背与脖颈。有人是真有骨气,有的人纯粹硬是清高。
对于来自郭嘉的高度评价,陆离不由摇头:“那是奉孝你不曾见过我年轻时的样子,我那时候也是奉孝口中的臭石头一块。”
面对郭嘉好似惊讶的目光,陆离认真点头。
大汉人不骗大汉人,不提他不为人知的前二十多年,当初他在乐安郡为官的时候,都还没有跟先帝见过面,就凭借一篇《陈情表》在刘宏那里留下了一个直白在前面飞,圆滑在后面追的初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