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勾践之能

留守人员日常的平平无奇,对于前方作战的人显然是一个利好消息。

毕竟带兵打仗的人,对于后方情况求的就是一个安稳,谁会希望自己在外打仗,家里头鸡飞狗跳、没个安生时候。

甚至可能别说帮到自己,还要反过来拖累着自己顾着外面、担忧着家里,这样的后方到底是谁那么倒霉会拥有啊。

事实上留守的人过得安稳,外出打仗的人也并非每天都过得惊心动魄,战争不是平稳的事情,但比起你死我活的交战,战争的更多时间可能发生在赶路上与对峙上。

毕竟交战就会死人,真要是每时每刻都打,多少人口都经不起这么造。

跟曹操这边前后内外都相对平稳不同,袁绍这边在得知曹操带兵来犯后,那反应可就剧烈多了。

他们这个世界因为刘备从许都逃离后几乎立刻来到了袁绍这里,后面哪怕曹操大败袁绍,他也是很麻利的带着兄弟家眷又跑到了刘表处。

可以说因为三兄弟走的一直都很及时,关羽并未被曹操短暂得到过。

不过虽然没有关羽,颜良文丑也没有活下来,当体军队随着荀攸的计策溃败,将军便是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很难过一死。

颜良文丑不曾活着,加上他们两个,袁绍的将军们或死或降没了大半。

虽然现在他拥有的武将数量与质量依旧可以傲视当年乐安郡的陆离,但此刻面对曹操带兵而来,他估计很能共情陆离当年活在黄巾残部包围圈里却找不到合适武将的无奈。

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这边人虽然还有,但情况比当年的陆离境况更加糟糕。

当年陆离虽然死活招不到武将,但到底背靠大汉,黄巾当时也是一个超级残血状态。

可袁绍不同,他的依仗与优势因为前面的失败被败了个大半,曹操却是远胜以往。

曾经是袁绍主动出击,想要向南继续进行扩张,现在面对曹操北上,却只能被动防御。

前后攻守易型,都不到三年。

他环视自己帐下文武,比起之前各抒己见的热闹,如今他们脸上的沉重似乎半点都不亚于自己心中的。

现场寂静的好像能够听到外面风吹过的声音,大家似乎都无话可说,不敢说,或许也不愿意说。

袁绍环视一周,沉声问道:“诸君何故一言不发?”

知道你们可能有点丧,但你们先别这么丧。

当初我们携优势兵向曹操的时候,他帐下的文武要是也如你们这般丧气,今日我们可能就不会在这里丧气了。

袁绍面对这一片寂静,只觉得如今比当年看到何进人头被宦官扔到自己面前还要令人红温。

想到官渡之时自己收到的来自曹操那边部分文武的信件,袁绍忍不住看向自己的下属们,心中闪过的想法是:此时此刻,你们中有多少人暗中向曹操示好、投诚了呢?

大敌当前去怀疑自己人,这显然不是取胜之道,曹孟德有焚烧信件的大度,难道他袁本初便是疑神疑鬼的小肚鸡肠之人吗!

袁绍压下了自己心中的怀疑,只是用期待的眼神看向其他人。

不少人看着这样的袁绍,如果忽视对方那令人难以忽视的白发与暗淡,恍惚间还真有种当年第一次见到袁绍时的感觉。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举止有度、自成风范。

明公,你但凡早点支棱起来,我们如今也不至于这般丧。

有钱难买早知道,有智慧似乎同样换不来。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互相埋怨、翻旧账的时候,明公等着人说话呢,这个时候也确实该有人说话。

哪怕你要当投降派,你也不能哑巴着当啊。

在这个需要人发声的时刻,不少人看向了最爱说话的郭某(郭嘉:不是我)。

被大家看向的人是郭图,一个在袁绍阵营中存在感非常高的存在。

当年帮着袁绍得到冀州的韩馥劝说者中有他,郭嘉离开袁绍前对袁绍进行点评(DISS)时的听众中包括他。

代表袁绍作为使者前去长安面见天子的人是他,回来劝说袁绍迎奉天子但是被拒绝的是他,在沮授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反对的还是他。

后面力主对曹操出兵的人是他,对同僚进行各种打击陷害的是他,甚至连袁绍的继承人之争,参与其中选人支持的也有他。

对方在袁绍这里,主打的就是一个成败未必全在我,成败必定有我在。

鉴于此,这个时候被众望所归的推出来,岂不是所应当。

郭图被好多人看着,他清楚其中有一道视线必然来自袁绍。

他也不慌张,直起身面向袁绍拱手道:“明公与诸位实在无需如此,某不言,正因此乃我方必胜之战,何须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