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三合一(含两章营养液加更)(第2/6页)
可先帝还有别的儿子,她却只有这么一个啊。
刘辩对于洛阳的皇宫那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可他熟悉的洛阳宫殿早已消逝在大火之中。
许昌的宫室比之洛阳逊色了不止一点,也让刘辩充满了陌生感。
跟在带路的黄门侍郎身后,刘辩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兄弟。
他们已经分开十多年了,曾经还只是孩子的刘协如今已经是青年模样。
刘辩与刘协在外貌方面继承父亲的不多,大都继承了自己的母亲。
可那眉宇间属于父亲的痕迹,似乎足以串联起那份无法斩断的血缘关系。
诸侯觐见天子自有礼仪规定,但如今本该是天子赐予的住处都由曹操那边早早安置妥当了,再加上刘辩到底不是纯粹的诸侯王,所以仅拱手一拜而已。
刘辩:“拜见陛下,陛下长乐无极。”
刘协没等对方拜下来,早早便走过来托住对方:“皇兄无需多礼。”
血脉相连的兄弟俩看着彼此,满眼都被陌生与熟悉布满。
他们分开的太久了,对刘协而言,他们分开的时间早已超过了他们曾经在一起的岁月。
如今再次相见,没有什么因为血缘关系而翻涌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久别重逢的思念,有的是带着亲切假面的陌生实质。
他们能够跟对方说什么呢,说这些年各自的颠沛流离,还是说几番险死还生。
刘协选择了最为安全的客套话题:“母后可还好吗?”
按来说,刘辩该说母后一切安好,只是记挂担忧陛下你的情况。
但考虑到大家都知根知底的,这里也没有别人,这般骗人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刘辩只说:“母后一切安好。”
他本来也算不上是什么机灵的人,如今看起来好似更加憨厚了一般。
刘辩没有诉说这些年的不容易,刘协也不曾让谈话掺杂上什么政治目的。
他们就像是一对久别重逢但关系很一般的亲戚,礼貌的友善交流便已经足够了,说的稍微多一点便好像会刺痛谁的内心。
陆离不曾在旁边围观两人见面的场景,但哪怕他在宫外,似乎也能够想象到里面的尴尬。
毕竟里面还藏着一轮皇位交替,在一人走下、一人向上的十年前,便已经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会亲密到哪里去了。
何太后母子的到来短暂的掀起了些许涟漪之后,便归为平静。
先帝已经死了十几年了,时代早就变了。
虽然换了个地方,虽然家里多了个人,但他们熟门熟路的过起了与邺城没啥区别的日子。
不同于刘协被架在皇位上进退两难,何太后母子相比较而言倒是多了份安然。
陆离:“这可能就是福祸相依的道吧。”
荀彧看着陆离似乎在感叹别人,但又好像在说自己。
是因为先帝吗?
荀彧没有戳别人伤疤的爱好,陆离本人也没有随意跟人诉苦的习惯。
短暂的叹了一句之后,陆离与荀彧说起了曹操等人如今的情况。
邺城占据之后,最先要动手收入囊中的自然是冀州。
而考虑到袁尚跑去幽州找袁熙了,留在冀州不愿离去的是袁谭,那么接下来要对付谁似乎是一件很明显的事情了。
官渡之败对于袁绍阵营是一种打击,邺城被破则是又一种。
对于袁绍阵营的人而言,这种情况四舍五入一下,跟王朝的都城被人攻占了的感觉也没啥区别了。
不是所有的王朝都能在都城被占的情况下继续苟延残喘的,毕竟他们的地盘可是在最北方,往南那是曹操的地盘,想要南下都没得可下。
而继续向北的话,那都要到了胡人地盘上了。
四世三公的袁氏,别管是去跟胡人抢地盘,还是跑去投靠胡人,这都挺让人无法接受的。
陆离:“青州已失,袁谭怕是要死守冀州了。”
对于陆离的这一判断,荀彧倒是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他只是有些不解的看着陆离问道:“伯安似乎很着急?”
这份着急跟陆离一直以来提倡的戒骄戒躁似乎并不相合,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荀彧回忆了一下。
好像自从收到来自南边孙权传来的信件之后,对方就开始着急了。
是因为孙权,还是因为孙策死的过于突然,让陆离心中不免产生了某种时不我待的担忧呢。
陆离没有否认自己的着急:“确系如此。”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我只盼一切今早尘埃落定,免得再生波折。”
这话说得倒也不能说没有道,似乎跟荀彧的猜测颇为相符,可荀彧听了这个解释,心中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荀彧:“伯安应当知晓,凡事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