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二合一(含一章收藏加更)(第3/4页)
曹操道:“既如此,便依伯安之意。”
这边事情定下了,那边吕布很快也收到了任命。
陆离在这里为前往荆州做准备,其他人也在暗中准备着,虽然具体的计策不会宣扬到人尽皆知,但至少内部关键人员还是都心里有数的。
不然等到荆州那边乱起来了,自己这边都准备要攻打了,还有人在那里不明白我们什么计划的要打荆州,那可就笑话了。
在持节前往荆州之前,陆离先跟自己的合作对象见了一面。
有些事情还是说开了更好配合一点,啥也不说全都指望默契的话,有一说一,陆离真不觉得他跟吕布有这份默契。
事实上直到跟陆离见面,吕布还没想明白这件事怎么就轮到陆离头上来了呢。
按照曹操对陆离的态度,不至于将这种任务交给他啊,倒不是说陆离没有这份能力,而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种事情,你听听也就算了,实际上斩杀的可多了去了。
陆离解释道:“是我有意想要助明公速决之,莫非奉先无此心吗?”
吕布自然是否认的:“怎会如此。”
就他现在跟曹操的关系,对方要是真的出了事,吕布也捞不着好。
独女都嫁出去了,这可是真真切切的一根绳上的蚂蚱。
要是曹操真的能够几年得天下,吕布绝对比谁都高兴。
而陆离对吕布的要求其实也挺简单的,你要展现力量,你要威慑他们,最最重要的是:“切要约束兵卒,莫行滋扰百姓之事……”
吕布表示自己懂,甚至还结了陆离的话:“莫有匪徒之行。”
这番话,之前跟陆离待一起的时候,吕布没少听对方说起,哪怕已经分开了一段时间,开个头都能背下去。
被吕布这么一打断,陆离也不恼,甚至颇为欣慰道:“奉先还记得便好,离之性命便交托于奉先之手。”
吕布拍着胸膛保证道:“伯安尽可放心,若荆州有人对你不善,且报我吕奉先之名,我倒要看看他们有几个脑袋。”
当着戏志才的面说完了这些之后,对方没有跟戏志才一起离开,而是以故友重逢为由说要留下来说点家常话。
戏志才看着吕布这偷感十足的架势,不由与陆离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然后,那自然是顺着对方的意思,给他们留出说话的空间来啊。
戏志才一走,吕布立刻坐到陆离旁边的席子上,他倒是没有立刻说什么,反而是先表演了一番欲言又止、组织词汇的纠结状态。
陆离看对方这架势,都要以为吕布是不是偷偷闯了什么祸,不然怎么是这幅模样呢?
结果却听见对方说:“我素知君之脾性,只是到时不止隔着城池,你我州内、州外,到底鞭长莫及……”
陆离隐约间好像猜到吕布想要说什么了,而事实证明他没有猜错。
吕布道:“若遇难忍之事,且记他名姓,待到平安离去,自有布为君报仇雪恨。”
陆离:了不得了,吕布都来劝我忍辱保命了。
陆离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脾气难道在外人看来就这般炸裂吗?
这不能吧,我虽然有意塑造自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可应该也没有坏到刀就摆在那里,我还要硬往上撞的地步吧。
虽然很感动于吕布对自己的关心,但是面对这番话,陆离只是笑而不语。
他是去挑拨离间的,不是去搞求生演练的,活着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可如果为了安全就不顾此行目的,那他不是白去了。
陆离:“多谢奉先好意,离心中有数,比不会叫自己轻入险境。”
吕布也不是笨蛋,再加上他对于陆离还是有所了解的,一听这话,就明白陆离没准备按照自己说的来。
吕布他本来也不是什么特别畏首畏尾的人,虽然他是这么跟陆离说得,但要是自己遇到了这种事情,丁原、董卓他都杀过了,难道还会对别人忍让吗。
昔日他向陆离交托家眷,对方不曾拒绝。
今日,吕布也向陆离承诺道:“若荆州有人伤君万一,布定杀此人!”
虽然说的是“伤”,可陆离明白,对方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要是死在了荆州,吕布一定会为他报仇。
陆离也不觉得自己出发前,对方做这种假设很不吉利,凡事总是要做一个最坏的打算嘛,现在都有人承诺愿意为自己报仇了,难不成还要反过来埋怨人家吗。
陆离可做不出这样近乎忘恩负义的事情来,他谢过吕布的承诺,然后便朝着荆州刘表处而去。
刘表为荆州牧,却不曾选择荆州传统的州治所在地江陵作为自己的治所,反而是选择了襄阳。
这其实也挺好解的,江陵毕竟还是往南了一些,反而是襄阳地位置要更好一些,方便对方进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