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进攻与防御

在孙权攻下城池后,曹操没有立刻动作。

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存在一定的距离,那个时候动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另一方面也是对方如有神助般迅速夺城,如今正是士气鼎盛之时,不宜轻动。

毕竟在人家增益buff叠满的时候硬撞上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吗。

而且鼎盛的士气有的时候如果不能一鼓作气,通过不断的胜利继续叠加巩固,随之而来的便是由盛转骄,骄兵必败。

孙权那边的军队中很快便有了催生骄傲的相关言语,可惜还没有达到目的,就被发现并且及时遏制住了。

曹操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失败,凡事只要存在过便会留下痕迹,你利用什么就同样可能受制于什么。

就好像他用了天子的大义名分,就不得不面对来自天子的各种背刺,以及随之而来的恶臭名声。

而孙权那边也算是利用了一把天命,这种东西最是容易反噬了。

你说我们有孙坚保佑,天命眷顾,那要是下一次输了算怎么会是,孙坚魂飞魄散了,还是天命不再眷顾了?

曹操从不觉得孙氏算是什么有天命的人,毕竟孙权的父兄死的一个比一个潦草,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天命眷顾的存在。

尽管胜利不能全靠运气,但是完全没有运气的话,真的很难胜利。

不过运气这种东西到底有没有,不是当前他们谈论的重点,重点是在黄祖死后,刘备与孙权有了结盟的意向。

江夏算不上是特别小的一个地方,但是当三方势力汇聚于此,就莫名有些拥挤了,再加上每一方都不缺有好脑子的人,以至于各方有什么动静好像都很难隐瞒过去。

就比如说现在,刘备与孙权那边只是有了点动静,曹操那边就立刻知道孙刘双方有结盟的意向。

作为这种意向的重要催生者,曹操并不觉得有趣,毕竟如果可以1v1的话,也没有人想要给自己增加难度1v2甚至是1vN吧。

曹操:“士元以为,此二者结盟之事可成否?”

庞统道:“成或不成,不在孙刘,而尽在明公尔。”

这话说得,好似曹操能够做他们的主一样,但实际上又没有任何毛病。

刘备与孙权他们两方为什么想要联盟,自然是因为曹操太过强大,他们单独作战没有太多胜利的把握。

可要是没有曹操,他们彼此才是争夺最关键的对手,自然不会有什么结盟的事情发生。

要是曹操在这个时候突然撤出了江夏的争夺,双方便是已经结盟成功,都极有可能立刻就散了。

没有强大敌人的联盟便像是一盘散沙,不用走两步,风一吹就散了。

曹操也曾经弱势过,很清楚这一点,但他此刻能够撤出江夏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说得到荆州的计划,他此时一旦撤退,放在外界眼中就是一种避让,一种认输,原本预计要投降的人怕是都要变一变主意的。

他必须要得到江夏,以此展示自己的强大难匹,以此更进一步推动自己将十三州尽收手下的过程。

以卵击石会是如何的下场,以二卵击石亦是如此。

尽管曹操没有带来所有的兵马,要面对的却几乎是倾巢而出的孙刘双方,可就算他没有带来所有的兵马,不照样逼得那两方有了结盟的想法。

再者说了,在战争过程中,兵将有的时候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多的不用说,粮草供给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曹操那边得到了襄阳,如今有半个荆州以及本身拥有的地盘作为后盾,再加上带的兵将没有特别超出,自然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孙权那边也有江东打底,如今还最先夺城,同样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

可刘备就不一样了,他原先在荆州有刘表给他划的地盘,有刘表给他提供一定的粮草,可现在新野丢了,刘表也不在了,原本属于刘表的治所如今都成为了曹操的地盘,粮草首当其冲便是他要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有没有自己的地盘的区别,在这一刻显现的那般淋漓尽致。

看完敌人的情况,也不免要看一下自己的。

曹操看向郭嘉:“伯安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郭嘉回答道:“伯安道后方一切安好。”

曹操点头,这就是曹操最想要得到的消息。

如今他们东边是孙权的地盘,西边是刘璋的地盘,陆离那边要是有什么不安好的地方,曹操可以说直接被堵在这里了,来自襄阳的粮草供给断了不说,从原有地盘往这输送的路线也要被堵死大半。

万一有个什么,想要撤退都不好撤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能够将襄阳交给陆离暂且掌控,完全可以说将自己的退路甚至是性命都交托给对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