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进攻与防御(第2/2页)

接下来要如何呢,先攻孙权,可能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孙刘双方结盟。

可如果先攻刘备呢……

将这个三方中最弱小的先踢出局,接下来再慢慢收拾孙权,岂不就从容多了。

而且就算不能完全收拾了,在被曹操打残的情况下跟孙权结盟,这到底是结盟还是投靠呢,孙权那边显然跟刘表那边绝对不同。

再者说了,刘备如今所在的位置,真的让人有种不打不是懂兵人的感觉。

曹操那边选定了刘备这个软柿子,诸葛亮等人也在分析曹操前来攻打他们的可能性。

这一世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出现什么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情况,因为徐庶如今还在刘备这里好好待着呢。

事实上在诸葛亮、徐庶二人看来,曹操来打他们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败了的话,不是直接退出荆州,便是要在所谓的结盟中处于绝对弱势,甚至依附性的为人犬马。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败了自然是如此,可若是胜了,甚至不需要绝对的胜利,他们只要成功抵御住来自曹操的攻击,在结盟的事情上更有吸引力与话语权不说,名声上也会迎来一波很大的提高。

在察举、举荐为上升重要途径的王朝中,经营名声、包装自己,对于有心仕途的士人群体而言从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

大家一个个都能坐在这里的,都是那种有认知甚至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存在。

所以只要成功抵御住,他们就能宣传出曹操难以胜过刘备的效果,而消息往外传一传,变成刘备大胜曹操可能也就是几个人的嘴的距离而已。

懂得的人自然都明白这里面的水分,但有水分的同时也不全是水分,这年头能够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大败曹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抵御住对方同样不是。

虽然曹操起点称不上多高,但一路走到现在,放在许多人眼中那是真的如有天助、顺风顺水,所向睥睨。

上来就想着胜过对方,未免太过好高骛远了些,先想想如何成功抵御才是现实且实际的。

当然了,实际情况如此大家心里清楚就足够了,说却绝对不能说我们只要成功抵御就很棒棒,这绝对是消极且打击人心的。

长久之后,便容易让底下的士兵心里产生某种我们绝对不可能胜过对方,最多就是成功抵御的心态,士兵的战斗力甚至是自身势力的发展都会被限制住。

所以目的虽然是成功抵御,名头上却要是成功让对方无功而返,打击对方前进的胜利可能之类的说法。

现在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功抵御呢?

有一说一,当初黄祖不愿意接纳他们入城,给他们安排的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甚至要不是当初对方面临孙权与曹操的进攻,说不定要先对着他们开刀。

现在当初想着要进攻兼并他们的黄祖死了,换成想要进攻他们的曹操,这个地方别说用来防守,用来撤退都不好规划路线。

可以说黄祖虽然死了,甚至死在投靠曹操之前,但对方还是为曹操做了不少事情的,比如说对于他们的针对。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没有半分地利可言,当初才想着劝说刘备赶紧走,不说完全撤出荆州,但至少不能继续在这么一个地方待下去了。

无奈当时没有立刻走掉,现在想走都很难走了。

如今己方互相盯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别人的视线。

本来地位置的劣势已经是一大败笔,如今撤退,相当于将自己的后背直接暴露给敌人,但凡有谁前来追击,那真的想跑都不好跑,还不如加紧修缮布置防御体系,努力争取一下。

事实上这种事情在刘备决定留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但仅靠不依托地利临时搞出来的防御,想要成功抵御曹操的进攻,怕是在痴人说梦。

俗话说得好,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

所以与其坐等曹操来犯,不如他们先来上一波骚扰性袭营。

至于这会不会激怒曹操,反正激怒不激怒的对方都不会放过他们,既然如此还用着担心激怒对方吗?

分析摆明了自身劣势之后,刘备这边几乎都开始思考起如何用进攻来进行防御。

既然他们本身所在的地方在防御方面拥有各种各样的劣势,那自然是要去不那么劣势的地方进行防御了。

打仗这种事情,是要灵活变通的。

曹刘双方都做好了进攻的准备,非要说不太相同的,或许就是刘备那边确定曹操极有可能来攻打他们,曹操那边对于刘备可能主动对着他们出手只是进行了一个推测性的可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