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今当何为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1】
曹操所率兵卒相较孙刘,十倍说不上,五倍也不到,但两倍以上绝对是有的。
虽然事实已经证明兵书不代表全部,兵力的多寡也无法直接数据化的决定最后战果的成败与否,但从纸面实力来看,曹操是肉眼可见拥有优势的一方。
拥有优势的一方不能取得胜利的话,就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这其中的问题了。
这一次的战局曹操这边是肉眼可见的不顺利,很多事情不和顺到了一个好似大家都一起踩了狗屎的地步。
先是攻城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再是好好的旗杆在没有任何外物作用的情况下突然断裂,曹操甚至亲眼看到一只喜鹊几次要往树上落,几次却都没有站住脚,最后直接飞走了。
一只健康的没有任何病状的鸟,一颗坚强粗壮没有任何问题的树,鸟却怎么都落不到树上,这种事情他合吗?
曹操不是那种出门打个仗还要提前算个命的迷信人,但种种不顺确实给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要不是曹操当机立断抓出几个逃兵杀了顶锅,军中可能已经人心惶惶了。
他或许没有特别迷信,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确实是有很多人信这个的。
有些事情要瞒着底下的兵卒,却不会瞒着自己的谋士。
再者说,大家一个个能够成为此次随军的谋士,都不是那不聪明的人,这么明显的不对劲,大家不至于发现不了。
该怎么说呢,有些事情你可以纯粹将其当成巧合,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巧合,发生在这个时候的巧合,就算是真的巧合,那也真的没有办法将其当成巧合。
郭嘉面对这种颇为玄乎的情况,忍不住想到了当初自己与陆离最开始相处的时候,那种好似被刻意安排着不喜欢对方的种种巧合。
是天命吗?
可惜了,在场没有一个是屈服于天命的存在。
更准确点说,你要是天命在我,那自然是死命宣传,不从天命的全都是异端。但你要说天命不在我,那就是刻意诬陷,谎言,全都是谎言,天命什么的绝对都是有心人刻意编纂的。
现在这个样子,不像是什么天命在我的好兆头,大家虽然不准备屈从天命,但也一个个都拿出了应有的警惕。
史书中没少记载战争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气象或者别的特殊因素,从而影响了战局的事情。
比如说他们的光武陛下,昆阳一战就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看史书中的这种事情,或许会怀疑这是不是为了给胜者增加光环,或者给败者加上天命不眷的头衔,便是真的也只是感叹其中的幸运与倒霉。
但是当类似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还是疑似倒霉的那一方,这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
看曹操的样子,明显没有任何退缩的想法。
这也在意料之内,曹操要是真的就因为这么点异象便退了,那跟刘表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他们也难以信服这般的明公。
曹操:“我欲得荆州,今该当何为?”
不是得到江夏,是得到荆州,江夏自然也包括在内,但也只是包括在内的一部分而已。
曹操在表明自己的绝不退缩,表明孙、刘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之一,展现着自己的锐意进取,作为谋士的众人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人拖后腿。
非要顺风顺水、命运眷顾才能赢的话,还要他们这群人做什么。
尽管曹操一路走过来好似挺顺风顺水的,但这种顺风顺水就跟陆离的幸运儿一样,完全就是人们照着结果看过程,脑补想象出来的。
荀攸:“司空欲得荆州,今必先取江夏,刘玄德与孙仲谋皆非等闲之辈,帐下不乏智士,出奇制胜易弄巧成拙,不若以强击弱。”
虽然都很想要兵不血刃、减少伤亡,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事实情况就是无法达成这样的事情,免不了刀对刀、枪对枪,将战争变成用人命来决定胜败的绝对绞杀场。
在荀攸看来,如今就是这样的时候。
几方都非本土作战,孙权那边有城可守,算是占了地利,天时明显不在他们这边,能用的就只有人了。
尽管攻守之间存在难度差异,但总不可能永远都不打这种难以攻克的攻城战。
大量的牺牲,在战争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全程隐身的词汇,如今便是即将现身的时刻。
虽然从总体实力来看,曹操说是他们两人加起来的十倍也并不夸张,但是此刻在江夏与双方对上的并非是拿出了势力的曹操,这绝对是一场硬仗。
对于荀攸的这一判断,其余人大都是认可的,这交锋了几次,也足够让人清楚彼此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