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意思意思

杨府。

杨修下职回到家中,便听闻父亲有事要找自己。

明明他每日他都要请安,就算对方不来找,他马上也会去,可偏偏这般——

虽然父亲如今闲赋在家,但杨修很清楚这并非是因为对方无官可做,而是他拒绝了来自朝廷的征辟。

又或者说,他拒绝了来自曹操的征辟。

事实上杨彪不仅是自己拒绝了曹操的橄榄枝,对于杨修如今的冒头行为也多有不赞同。

如今这般好似有急事要找自己,杨修心中不免带上了几分思量,但还是脚步不停的来到了父亲所居住的地方。

向着父亲行礼过后,杨修坐在一旁,也不问有事寻找自己的父亲为何迟迟不曾开口。

对于亲爹想要说的话,他心里已经差不多有了谱了。

出身于四世三公的高门显族,本身的能力也可称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如今任郎中一职的杨修不可谓不意气风发。

但这份意气风发在杨彪看来,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现在这么敏感的时刻,是能够让人随便意气风发的时候吗?

你瞧瞧人家司马家的那个,就完全没有自己儿子这么张扬。

至于说庞统同样不低调,但人家是什么出身,你又是什么出身,你们两个能一样吗?

这想法要是让不知情的人听到了,怕是要以为庞统有多么显赫的出身,杨修家世又有多么不好呢。

但事实显然完全相反,可如今的世道也不是正常的世道啊,你出身不好张扬点说不定能被忍一下,出身特别好还特别张扬,那就不太好了。

不信你看曹操的核心谋士团体构成,虽然不乏大族出身,但也有不少寒门子弟,而看对方的求贤过程,显然是唯才是举。

而唯才是举这种行为本身,就隐藏着对世家的一种“打压”。

最最重要的是,眼看着如今曹操越发势大,俨然一副不会止步于权臣的模样,这个时候与其冒进结果一头带着个家族栽个跟头,还不如静静观望等一切尘埃落定。

毕竟他们不像荀氏那般早早下注,已经占据了核心位置,想要退出那是既可惜又不现实,也不像某些落魄寒门那般,不抓住现在的机会改换门庭,之后想要抓机会都没有机会去抓了。

比起去赌不确定生死、成败的从龙之功,倒不如安稳过度,等待一切尘埃落定后再行发展。

底蕴不用在这个时候抵御危险,那家族这么多年不就白发展了吗。

许是因为他老了,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劲,许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多么有冲劲敢赌的人,又或许,是因为他已经见证了太多的登高跌重。

同为四世三公,显赫远胜杨氏的袁氏,如今在哪?

他知道自己儿子不是个笨孩子,但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聪明孩子也有聪明孩子的缺点,比如说倔强、固执,不听劝。

此刻面对来自父亲的劝说,杨修就表现出了这种聪明孩子的缺点,乱世固然是危险,可也机遇多多啊。

本身他因为年龄的缘故就已经错过了许多精彩了,真要如自己父亲那般,便是平稳度过去了,他们弘农杨氏哪怕是不至于沦落为寒门,也必然从顶级世家中跌落下来。

就算不为了家族,他自己的抱负呢,这个时候不出头,以后想要出头,哪里还轮得到他。

杨修表现出了自己的固执,谁不会认为自己是主角呢,更何况他确实有能力,那么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想到的自然不会是逃跑,而是站出来做那个解决危险的人。

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此时或许还没有这句话,但这份志向却早已根植在许多人心中。

杨彪很明白自己儿子的想法,谁不希望自己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安邦定国的那个人,但就他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真的有这种绝对“主角命”的一共也就找到了两个,一个是曹操,一个则是陆离。

而好巧不巧的,杨修也拿着陆离来说事。

杨修:“陆侍中亦有改弦更张之举,父亲何故裹足不前。”

父亲你自己裹足不前也就算了,怎么还要让孩子也跟着裹足不前呢。

杨彪并不赞同儿子的说法:“这世上也仅有一个陆侍中而已,安能一概而论?”

因为出现了一个特例,所以特例能够做到的事情人人便都能做到了吗,那当年士人也不用对宦官那么头疼了,毕竟陆侍中不是很轻易的便将宦官给压下去了吗。

而且他也不是要让自家孩子家里蹲,他只是希望对方别那么张扬而已。

杨彪:“若论成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论为臣,更需有知己之君。”

陆离为什么能够一步登天,固然是他自己不缺少能力,但这个世界上不缺少能力的从来不止他一人,更重要的是刘宏看重他,喜欢他,提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