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明见万里

曹操在得到荆州的过程中跟孙、刘打了一场,在得到益州的过程中又跟孙、刘打了一场。

这不知道的看了这种简单概括之后,怕还以为孙权跟刘备才是荆州牧、益州牧呢。

非常可笑的地方在于,真正的荆州牧与益州牧,在关乎自家地盘归属的问题上,几乎可以说是全程隐身。

前者是心加身体素质双重不佳,都没来得及斗,就直接躺在病床上了,后来更是一步到位,直接躺进了棺材里,埋入了墓地中。

后者身体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现在还活蹦乱跳着呢,奈何本事不济,占据一州之地都压根挤不进高端局里面去。

潮水退去,有人在裸泳,也有人在冲浪,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无能,也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本事。

孙权、刘备,这将是曹操如今天下一统道路上最大的两块绊脚石。

有关这一点,经历过这两州的争夺之后,终于不再是只有一小部分聪明人才能看出来的了。

虽然曹操依旧维持着他的强势与胜利,可孙权与刘备的表现也确实不容忽视。

而且曹操看似强势的背后,反而透露出些许较之从前的稍有不如,荆州好歹还是全都得到了,可是益州呢,硬生生被刘备虎口夺食。

有些人真的半点忽视不得,一个注意不到,就会迅速成长起来,然后越来越难对付。

陆离处完公文收拾自己东西的时候,看着那封自己在荆州的时候写好的,却再也没有机会送出去的拜帖,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好像突然就明了为什么人总是容易为自己得不到的人发疯了,尤其是在别人得到且获得幸福之后。

没有多少心情让陆离花费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上,战争暂停后的短暂发展期,是要争分夺秒的,毕竟关乎再次打仗的时候粮草能否充足,装备能否精良,士兵数量如何,百姓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看起来很重要的时期,陆离虽然没有大多处于一个清闲状态,却也没有忙碌到头脑发昏。

该安排下去的都安排好了,你既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度吹毛求疵,也不能玩什么朝令夕改,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工作的细致化,并且起到应有的监督以及表率作用。

陆离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比起在乐安郡的时候,他可是进步了太多太多,比如说这次他就没有落下大家的团建活动。

被州牧拽出来体验农耕生活的众人对此有些许看法想要表达——

首先,我要感谢来自州牧的大力栽培,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最后,乐安郡的朋友们你们都教了些什么,这种团建是非有不可吗?

不过别的不说,陆离这个带头作用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你可以说他改弦更张、三心二意,有负汉帝,但人家也确实是廉洁奉公、重视百姓,哪怕这是做戏呢,你找不到人家有别于这一面的证据,那这就是真的。

陆离身上有太多可以说道的地方了,他的仕途走的那般通顺,好似半点怀才不遇的坎坷都不存在。

可人生又是这般无常,一个人的死亡就能给无数人的命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无数人会对陆离的选择进行攻击,说他背弃君主恩德,可偶尔的,也会遇到那么几个为他感到可惜的人,他们会为他假设若是没有选择曹操,他如今依旧是多么高洁的陆侍中。

又或者先帝未去,他如今或许已为三公。

有的时候无意间从他人口中听到这种言论,陆离都感觉很奇怪,他们口中那个陆离陆伯安,当真说的是自己吗,我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多意难平。

人最不应该做的,一是过度怜惜别人,二是过度怜爱自己。

前者没有任何必要,后者没有任何收益。

坦白说,陆离最开始的时候真的有过心绪难平的时候,但时间是个很强大的东西,它足以抚平那些名为不甘,镌刻着难言的情绪。

而立之年的陆离或许还不足以真的走出来,不惑之年的陆离却已经可以视若等闲的听着那些有关自己的言论了。

别说那些言论了,就是刘宏此刻死而复生出现在他面前,他都能笑着跟对方分享这些年的见闻,以及曹操目前对于天下的攻略进度。

陛下,早就劝你长点心了,你偏偏选择相信你们老刘家的生子能力,死后真的洪水滔天了吧。

让你不虚心纳谏,有来世的话,可别再当皇帝了。

陆离觉得这是对方应得的,当然了,这种想法仅他自己一人知晓就足够了,倒是没有跟谁分享的必要。

话说回来,也不知道如今曹操他们在做什么?

————————————————————

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