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宋知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 宋知夏已经给她准备好了面条,见她一回来就赶紧去煮。宋冬宝很有眼色的擦桌子端小菜。

冒着热气的面条端上来, 宋知南正要开吃,魏芬来串门了。

她见宋知南还在吃饭,有些犹豫要不要进来打扰。

宋知南说道:“魏姐你进来吧,我一边吃一边跟你说话。”

魏芬这才进屋,她一进来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有个事要问问你的意见,就是我妹妹想参加高考,我爸妈起初没阻拦,可是那些亲戚邻居说我妹二十好几了,该找对象了,大学毕业都奔三十了。而且挺稳定的工作也得辞了,毕业后谁知道会怎样。现在他们又有些犹豫了, 家里正闹呢。我想着你见识多, 就来问问你的意见。”

宋知南笃定地说道:“听我的, 让你妹妹大胆去参加高考。对象可以在大学里找,质量更高;大学毕业后还愁工作吗?国家机关都能进。让你爸妈别听亲戚的, 他们没什么见识, 还见不得你们家好,又蠢又坏又多嘴。”

魏芬笑着说:“不愧是你呀,也只有你才敢这么说。”

他们家有些亲戚确实是蠢坏还多嘴多舌。

魏芬又问道:“你跟知夏也参加高考是吧?”

“都参加。”

魏芬本来就支持妹妹多一些,这会儿愈发坚定了,她要坚决站在妹妹这一边。

魏芬离开后不久,何梅也提着一篮子吃的来了。

何梅问的也是高考的事情。

“我一听就觉得是好事,我打算让湘湘和你哥都参加, 但是湘湘在那儿犹犹豫豫的,说自己上学时成绩不好, 怕考不上。”

宋知南说道:“好不好的先试试再说,不要什么也没干就先打退堂鼓。让湘湘姐自信点。”

何梅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隔壁的小张,成绩比湘湘还差,人家就敢考,还说自己一定能考上。”

宋知南找出一份资料让何梅给宋湘带回去。

何梅欢喜地收下了:“你们早点休息,我先回去了。”

送走何梅,宋知南疲倦地打了个哈欠,宋冬宝很有眼色地去打洗脚水,宋知南泡了会儿脚,简单洗漱完毕,上床睡觉。

一连几天,厂里风平浪静。

宋知南觉得不对劲,那帮男职工竟然没有找领导告状,肯定是在憋着大坏招。

宋知南猜得没错,这帮男职工们确实是在憋大招,他们很团结,私下里聚会,最后达成了一个什么协议。

随后,他们就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自己的爱人参加高考,说家里不能没人管,说他们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持,让她们安心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夜校当然也不必上了。

第二步,他们发动双方父母和亲戚邻居轮番上阵劝说媳妇放弃高考。

第三步,他们向领导请假回去复习,并让领导劝说自己的家属全力支持他们高考。

双方父母亲戚邻居都积极配合,轮番上去劝说,领导们也理解他们的做法,觉得无可厚非。

宋知南听说后气炸了,这真是一个爱男的世界,这些男工们想做点什么,全社会都支持;女工呢,全社会一起反对。她好容易点燃起来的小火苗就要被熄灭了。

宋知南化愤怒为力量,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千字的文章,名字就叫做《关于为国家输送人才之基层干部倡议书》,她刷刷几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再啪地一下盖上女工委办公室的章。何黛飞快地浏览一眼,也潇洒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南姐,我全力支持你的决定。”

次日刚好是周一,谈林通知大家到小会议室开会。

宋知南拿着《倡议书》去了会议室。

谈林照例先说了一通套话,当领导这几年,别的本领他没学好,套话行话学得贼溜。

谈书记讲完,接着是吴厂长和孙副厂长。

宋知南表面上耐心听着,脑子里却在想一会儿该怎么对付他们。

孙副厂长发言完毕,例行问了一句:“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宋知南腾地一下站起来,朗声道:“我有一些问题要反映。”

大家见怪不怪,因为宋知南总是有很多问题要反映。

孙副厂长点头:“你说吧。”

宋知南的语调铿锵有力:“就在前几天,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众所周知,大国崛起的关键就在于人才,我们赶英超美的关键也在于人才。我们的民族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这是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无条件支持国家的决定,有条件要支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支持。”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宋知南环视一圈,接着说道:“因此我提议,我们纺织厂的领导班子要做出表率。工人报名参加高考,我们不得阻拦;如遇家属阻拦,我们要好好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在不行拿政策和厂规来劝;鉴于复习时间太短,我们要尽可能地给职工提供便利,比如安排好排班时间等等,允许参加高考的职工轮流请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