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下午6点钟, 宋知南让宋冬宝给江茶送来两套高中课本和两套复习资料。

江茶抚摸着课本的封面,激动得热泪盈眶。终于把课本和资料弄到手了, 她没有辜负姐妹们的委托。

江茶拿出一大把零钱给宋冬宝,这些钱是知青们一分一毛凑出来的。

宋冬宝好奇地打量着江茶,说:“我姐说让你总共给10块钱就行了,这是成本价,不赚你的钱。”

“这么便宜?”

“嗯,我姐说你们太穷了,多留点钱在身上比较方便。”

“好的,替我谢谢你姐。”

江茶数了十块钱给宋冬宝。

宋冬宝回去后疑惑地问宋知南:“姐,你跟那个江茶不是不和吗?为什么要帮她呢?”

“这叫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女人一般都讲义气又大气。”

宋冬宝差一点脱口而出:“没听说过。”

但他话到嘴边又拐了个弯:“姐你说得对,我也这么认为。你们女的可不像男的那样小心眼。”

宋知南欣慰地看着宋冬宝:“冬宝,你不愧是我弟, 觉悟越来越高了。我得给你点奖励, 这样吧, 等我俩考上大学,咱们去饭店大吃一顿。”

宋冬宝满脸笑容:“行。”

第二天上班时, 宋知南收到了一个包裹, 是李群英寄来的最新复习资料和一封信。

信中说今年高考政策规定考生年龄不得超过30周岁,她今年35了,不符合参加高考的条件,她很遗憾。好在她因为以前发表过文章,找到了一份杂志社的工作。那份杂志在大运动中被迫停刊,现在正准备复刊,杂志准备改名, 等正式确定下来她再写信告诉她,希望到时能找她约稿。

宋知南把资料拿给何黛:“这份资料咱们这儿没有。你去油印十几份, 你、无双、翠花姐的大女儿、陆诗月、吴明珠、边月她们各一份。其他女工谁想要,让她们自己去抄去印。”

何黛大致翻看了一下资料,诧异道:“南姐,这份资料很珍贵,你就这么轻易地给我们了?咱们可是竞争对手?”

宋知南轻笑道:“我的竞争对手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考生,不差你们几个。我希望咱们大家都能考上。”

何黛愈发钦佩宋知南,南姐就是大气。

吴明珠和陆诗月收到资料后,也把自己的资料印了一份送过来当回礼。

宋知南抽空给李群英回了封信,让她随时关注考试方面的消息,国家既然恢复高考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电大、成人大学可上,她建议她尽力提升一下学历,对她以后的工作也有帮助,至于约稿的事,等她考完试再说。

宋知南去寄信时,何黛一看是往首都寄的,忍不住开始八卦起来:“哎,群英有没有跟你说,她的婚姻生活过得咋样啊,肯定很幸福吧?”

宋知南:“她没说,应该还可以吧。”

她和李群英有太多话题聊,文学、写作、读书、个人和国家前途、妇女工作等等,她们很少谈论李群英的丈夫,宋知南只知道他的名字叫钟山,人还行,至少现在看着还行,长得不错,挺讲礼貌,其他的没了。

何黛有些不解:“我咋觉得你俩都没把李姐夫当回事,说起他这么轻描淡写。”

宋知南笑着说:“那不然呢?天天谈论他?我以后对你的爱人也是这种态度。”

何黛假意打了宋知南一下,“讨厌,一边去。”

回完信后,宋知南开始跟着大家伙一起复习。她仍按照以前的节奏,早睡早起,努力学习。

纺织厂的那些女工们比她用功多了,她们是争分夺妙地学习。她们白天要上班,有的还要做家务带孩子,时间都是靠要硬挤出来的。

她们的家里人明面上不敢反对,但私下里搞小动作的也有不少,比如趁你学习时喊你干活,故意打断你,或者让孩子去你找闹你。

这些女工们苦不堪言,她们很多人下班后便到厂里的礼堂和会议室里看书。

天气越来越冷,她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甚至裹着被子,瑟瑟发抖地背书做题。

男工们搞事未遂,现在也老实起来了,毕竟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一分一秒都得珍惜。

这时候,他们觉察到女工们的基础比他们扎实得多,这些人便厚着脸皮向女工们请教。

有些女工懒得搭理他们,也有些脸皮薄的女工耐不住男工们的软磨硬泡,偶尔也会指点一下他们。

今年的高考是先报志愿再考试。

宋知南第一志愿想报北大,不过很快她自己就冷静下来了。

她前世的妈有一个朋友就是77级大学生,她挺爱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曾说七七年北大中文系在河东省只有一个招生名额。

“那一个人就不能是我吗?”

这个念头一起来,张雪峰老师的灵魂质问在耳边响了起来:“你家祖坟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