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宋知南写完初稿, 马招云和谢欣然负责校对誊写。

一个小时后,魏秋月和张小凤提着饭盒回来了, 张小凤还贴心地给宋知南准备好了信封和邮票。

“南姐,你写完我们就去邮局帮你寄出去。”

于蓝说道:“首都那边的寄挂号,河西这边的我亲自送到《河西日报》,让他们尽快发稿。”

“我看行。”

“收拾桌子,准备开饭,吃完饭咱们接着干。”

吃完饭,大家收拾桌子,宋知南继续骂人。

《有些男人比女人更懂女人》,《孔子不懂,老子不懂,就孙子最懂》。

宋知南的文章很快就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

首都的赵远看到宋知南的回骂, 虽然生气愤怒但尚能挺得住, 毕竟, 做为喷子一定会被别人回喷,时间一长, 心理素质就锻炼出来了。

河西这边的叶致秋就承受不住了, 他气得眼前一黑再一黑,“孔子说得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骂完,他就气病了。

宋知南每天都能收获不少杠精值,就连睡梦中,杠精系统都在不停地播报,宋知南嫌她影响睡眠, 直接静音,每天早起查看一下杠精值就行。

批评家的杠精值是250, 这真是一个好数值。普通读者的杠精值是10。

宋知南算了一下,如果用杠精值兑换商城上的便宜商品倒卖出去,她可以轻松买下几套房子了。不过现在局势还没有彻底明朗,做小生意还是有风险的。况且,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交易的房子,过两年再说吧。

河西大学的老师看到宋知南跟别人骂战的文章,不禁心有余悸,看来,宋知南对他们还是嘴上留了情的,毕竟师生一场嘛。

魏书群自然也看到了报纸,他的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马蜂。他是想要河西大学扬名全国,但并不想以这个方式出名。

他从来就不喜欢这些爱耍嘴皮子的人,他喜欢个性沉稳踏实的人。

看来,这个宋知南以后是不能留校了。她当学生,已经把全校老师弄得谈之色变,要是当上老师,那场面简直无法想象。

吕会琴看了这些文章,不由得摇头叹息,这些文人的嘴也太损了,这哪叫文学批评,这不是指着鼻子骂人吗?

这些人年纪挺大,也略有些名气,做为长者不应该有点长者之风吗?

你批评后辈不是不可以,但你得批评得有理有据,最好在批评的同时附带上中肯的建议,否则光批评有什么意义?

吕会琴想了想,让人给宋知南送了一套《古文观止》和《唐诗宋词三百首》、《李清照文集》,希望她能挺过这次的狂风暴雨。

继吕会琴后,胡湘南也送来了一本《外国名作家轶事》,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当你有了观点的时候,你就有了敌人。所有的作家都会经历这一遭,老师希望你经受住这次考验。”

教《现代文学史》的陈光苏老师也给宋知南送来了鼓励:“宋同学,你离《当代文学史》又近了一步,骂你的人越多,说明你越红火。干写作这行的,不怕人夸不怕人骂,最怕的是无人理你。”

宋知南一一收好这些书籍和纸条,这些老师们真可爱呀。就连周好古也给她送来了一袋肉包子,“好好补充体力,去回骂他们吧。”

至于孙耀祖李长胜等人则是高兴得跟过年似的,终于有人替他们骂宋知南了,让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些吧。

河西大学的女生们看到宋知南骂人的文章,不说全文背诵也差不多了,还有不少像记课堂笔记一样把她的话记下来,以后跟人吵架好用上。

果然,大学绝对不是白上的,不光从书本和老师那儿学到很多东西,这些同学有真东西也是真教。希望宋同学一定要挺住。

宋知南成了全校女生的精神领航员和团宠,隔三差五就有人送东西来,有送吃的喝的,还有送稿纸和杂志的。

宋知夏何黛她们也看到了,赶紧写信慰问,宋湘又给宋知南寄了一件衣服以示安慰。

那些考上大学的纺织厂女工也纷纷寄来当地特产表示慰问和支持。

一时间,传达室成了宋知南的专场,她的包裹和信件堆成了小山。

宋知南每次拿包裹都得全寝室一起出动,拆包裹是301宿舍女生最爱干的事情,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宋知南一个人吃不完,一大半东西就到了她们肚子里。

大家吃得饱,精气神也更足,走路咚咚响,出去就是一支气势昂扬的队伍,十分引人注目。

年纪最小,个头也最小的张小凤现在长高了一点,气色变红润了。

……

钱仪自从上次跟宋知南在课堂上争辩一番后,再来中文系上课时,说话谨慎许多。

为此,他还不得不改进了一下自己的讲义,水平略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