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宋知南只是喊个口号, 没想到天气还挺应景,她来首都的那天是个大风天。
大风起兮尘飞扬, 春风像一个巨大的吹风机,殷勤地帮她换着造型,一会儿左偏分,一会儿右偏分,一会儿是地方支援中央,全力往头顶吹。
这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感觉又来了。帝都,真是让她宾至如归。
宋知南顶着大风出了火车站,李群英就站在人群中朝她挥手。几年没见,李群英比以前更有气质了。面相大气端严,很有领导范儿。
宋知南看了李群英一眼,神秘莫测地说道:“我看你这面相, 感觉你是当老总的料。”
李群英噗嗤一声笑了, “我看你这面相是要名震全国的, 快把行李放上自行车,咱们赶紧回家去。”
宋知南带的行李不多, 铺盖她送给了一个贫困学妹, 收录机用了几年,送给了张小凤学英语,至于那些书她也没要,让大家每人挑几本做纪念。她只带了随身衣物和一些河西特产。
李群英骑着自行车载着宋知南在大风中穿行,好在是顺风,骑起来不太艰难。
宋知南一看方向,就说道:“你家离后海不远吧, 地理位置不错啊。”
李群英说道:“位置是不错,连我爸妈都喜欢, 说方便带孩子遛弯。”
半小时后,到了李群英家,李群英的爸妈牵着小成章早早地在门口等着。
宋知南跳下自行车跟三人一一打招呼:“黄阿姨,您还是那么精神;李叔,您看上去红光满面。我的小成章,我是你南姨,咱们在电话里聊过的。”
李成章大大方方地叫了一声南姨。宋知南见她长得这么可爱,忍不住说道:“这孩子是个整合双方资源的小能手,将来必成大器。”
黄阿姨和李叔没忍住,两人一起大笑起来。
成章莫名其妙地看了爷爷奶奶一眼,仰着头问李群英:“妈妈,你说过,南姨来了要吃莫莫。”
李群英笑着解释道:“莫莫就是莫斯科餐厅,她吃过一次就惦记上了,我昨天提过一次就记住了。”
宋知南说:“老莫餐厅太贵了,就在家吃吧。”
李群英说:“话都说出去了,不去没面子,你去收拾一下,20分钟后咱们就出发。”
老莫餐厅,不愧是体面的象征,吃一顿饭花了二十多块钱。
吃完饭,李群英把宋知南领到收拾好的客房,让她补个觉。
“你好好睡一觉,我去一趟编辑部。”
宋知南打个哈欠说:“你去忙吧。”
宋知南扑到床上美美地补了个觉。
一觉醒来天都快黑了。
小成章听到她起床的声音,就哒哒地跑了进来:“南姨,晚饭有好多好吃的哦。”
宋知南牵着她的小手去了客厅。
黄阿姨正在往饭桌上端菜。
“哇,这么多好吃的,你们二位辛苦了。”
黄阿姨笑着说:“不辛苦,我们可早就盼着你来了。群英天天惦记,没事就拿你的照片给要文看,你没看到要文见到你一点也不生分吗?”
“哎哟还真是,我还以为自己很有魅力呢,原来是早就铺垫好了。”
黄阿姨爽朗地笑了起来:“你这孩子说话就是有意思,我就喜欢跟你唠嗑。”
晚饭刚准备好,李群英就回来了。
她一进来就说道:“听说你来了,我们总编要请客,《杂文周刊》的老周也要请客,还有一个星期后刚好有一个作家聚会,也给你发请帖了。大家都想一睹你的风采。”
宋知南说:“来日方长,那些请客的让他们排队,我一家家地去吃。”
大家一边闲聊一边吃饭,虽然隔了几年没见,但彼此一点也不陌生。
李群英说:“明天中午,我陪你去隔壁看房子,我妈还帮你看了另外两家,那两家价格便宜些,但房子很破,光是修整就得花不少钱,隔壁那家你可以直接入住。”
宋知南说:“明天我看看再说。”如果房子好,稍贵点也能接受。
次日午后,宋知南和李群英一家去隔壁邻居家看房。
房子是三间正房,一间厢房,院子不太大,约有五十来平,方方正正的。
墙角种着几竿竹子,院子中央有个葡萄架,门口种着两棵石榴树。房子刚修理好,打扫得干干净净。
房主是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两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男的是工业大学的教授,女的在书店工作。
两人万分不舍地说道:“这房子前年刚装修过,用的还都是好材料,本来打算养老用的。谁知道儿子闺女都要出国,非要我们老俩口一起去,钱又不够,只能把房子卖了。”
宋知南语气诚恳:“你们这房子保持得很好,看你们两人这面相就知道是个有福之人,福人住福地。这房子的风水肯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