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2/3页)
格羽在文化馆工作,众所周知,文化馆的工作时间相当自由随性。罗静林在是一所大专院校的老师,每周上两回课。
三个人的时间都自由,聚会也方便。首都的春天像胖子的脖子一样短,大家都很珍惜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去玉渊潭,明天去颐和园,后天去植物园。
要是时间方便,宋知南还顺便把李成章也给带上。
李成章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全家,她今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开口闭口我南姨。
宋知南一边赏春踏青一边偿还稿债。春天欠的债,在冬天终于还完了。
她的长篇小说的资料也搜集得差不多了。准备过完年就开始整个大的。
1982年12月初,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开始,评选范围是1977-1981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
宋知南《女人的风格》获奖,奖金5000元,后面不断有人捐赠,奖金也一路上涨,从5千到5万再到50万。
颁奖典礼在明年3月底举行,地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茅奖是目前为止龙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此时又正值文学的黄金时代,可谓是全国瞩目。
宋知南的名气和档次也跟着水涨船高。有官媒要采访她,也有导演联系她想要把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李群英听说后比宋知南本人还激动,“那可是改编电影,答应啊,必须得答应。”
宋知南说道:“别急,我得看看导演的水平。有些导演喜欢乱改胡导,我不能让他们糟蹋了我的作品。”
李群英对电影圈的人有层滤镜:“不是吧?我觉得那些导演都很有水平。”
宋知南没有轻易地答应这个导演,打算认真考察一番再说。
宋知南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各种邀约一齐涌来。
首都语言文化大学、燕京师范学院、河东大学、河西师范大学纷纷邀请她去他们学校当客座教授,很多地方邀请她去开讲座。
李群英见宋知南忙得都没时间写文了,担忧地说:“我觉得你应该有一个助理帮你处理这些杂事,你专心写作就行。”
李群英越想越可行,便说道:“宋老师,你真的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反正你出得起请人的钱。现在的待业青年非常多,正好促进一下就业。”
宋知南考虑了一会儿,说:“这个人也不太好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得会社交,还得值得信任,最好是女同志。”
李群英又补充一句:“最好能帮你把生活也打理好,你那些猫猫狗狗和家务也需要人打理。”
李群英突然想到一个人:“我觉得你弟弟冬宝就挺合适的。
你听听我的理由:一,冬宝这人我知道,工作上没有什么事业心,对你很依赖;二,现在随着知青大量返城,待业青年非常多,哪怕是首都也很乱,我总感觉这样下去得出点事儿。你独居又有钱,我怕你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你身边多个人也多一层安全保障;三是你正处在关键时期,最好别被琐碎的生活影响你的创作。我可能是年纪大了,最近总感觉力不从心,人的精力太有限了,你浪费一分就少一分。对你来说,时间精力比金钱还重要。所以我觉得让冬宝过来帮你合情合理,他应该也很乐意。”
宋知南点头:“你的意见挺好,我考虑考虑。”
宋知南给宋冬宝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她现在的情况,问宋冬宝愿不愿意来帮她,她每月给他开30块钱的工资。
宋冬宝收到信后,激动得一蹦三尺高。上次从首都回来后,他光吹牛就吹了半年多,他带回来的首都特产被很多邻居们称赞,他的那沓照片被无数人传看。大家也都知道很快就会被接大作家姐姐接走。
三姐终于,终于想起来他了。
宋冬宝嫌回信太慢,直接跑到邮局往李群英家打电话。
接电话的人是要文。
宋冬宝大声说:“要文啊,我是你冬宝舅舅,还记得我吗?”
“冬宝舅舅,我记得你。”
“你告诉我姐,也就是你南姨,说我马上就进京。”
“哦哦。”
要文蹬蹬跑出去告诉宋知南,宋冬宝要来了。
宋知南在杂志社还接到了吕会琴教授的电话,宋知南的态度热情而恭敬:“吕老师,您身体可好。”
吕教授朗声笑道:“还好,我是老当益壮。小宋,恭喜你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我们全校老师这几天都在讨论这事呢。学校的学生们纷纷向学校建言:‘宋知南是我们的学姐,是从我们学校出来的,为什么不让请她当客座教授?为什么不邀请她来演讲?’
魏校长就让我出面跟你联系,想邀请你来母校做个演讲。你看能不能拨冗前来。”
“吕老师,您开口了我再忙也得来。正好我也想你们了,去看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