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天,辛勤难得一天休息,跟凌田约了上午十点在她家楼下见面,然后两人一起走路去他住的地方。
那是教工新村旁边的康兴大楼,一栋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高层建筑,一层四梯无数户的那种迷宫楼,他住十五层的一套一室一厅。
上楼进门,凌田看到一种与她家截然相反的家居风格。如果说她家是极繁的话,那这里就是极简。
客厅不大,通往卧室的门也没关,整套房子一目了然。装修简单干净,纯白墙壁,浅色木地板。家具无非就是床、桌椅、书架、衣柜。写字台上放着台灯和笔记本电脑,墙角零散放着几样健身器材,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多余的东西。床上的枕头被子都整整齐齐,地面一尘不染。就连厨房也一样,上下白色橱柜,不锈钢台面。视线可及处摆着几件厨具、餐具,一个小台式饮水机。整洁得不像是个单身男人的住所。
辛勤让她随意,自己进去拿水杯和杯垫给她倒水喝,凌田朝里面望了眼,发现就连橱柜和抽屉内部都井井有条,分门别类。
要是换做别人,她或许会觉得是临时打扫过了,但搁在辛勤身上却觉得很适合,他给她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过着一种洁白自律的生活,高尚,纯粹,脱离低级趣味。
甚至就连去医院看急诊那天夜里两人说的话,过后再回想起来,她也有点不确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她记得自己问他,他们是不是不算医患关系,而他对她说,之所以没用表情图,是因为还想继续跟她聊天。
当时觉得挺暧昧,再一细想,好像也没说清楚接下去两人交往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谈恋爱呢,还是拜把子?
恰如此刻,他带她进了家门,请她坐在餐桌边,给她倒了杯水,又去卧室拿了笔记本电脑出来,开机,打开文档,还真就是他的论文。
行吧,那就看看论文。
众所周知,凌田是一个美术生。医学论文对她来说,从标题开始就已经宛如天书,什么亚型智能精准管理,什么胰岛素剂量优化模型。
但辛勤却说,文章写了就是为了要让人看明白的,越是高级别的期刊对文采和插图的要求越高,其实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他开始给凌田讲解他的论文,也许是因为他解释得清楚简明,再加上她本身就是患者,有些基础概念原本就知道。她认真听着,又看了他画了草图,还真搞懂了,当场就提了一些配色排版上的建议。两人商量着做了一些修改,她回去照这个样子出图即可。
而且,她来之前也是从美术生的角度做过一点田野调查的,知道作者提供的原始图片是否达到要求,是文章最终能否被发表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现在市场上能画学术配图,尤其是医学配图的画师还真不多。普通工作室 SCI 整篇文章插图设计 1000 元一篇起,其他类型论文 800 元一篇起,部分图片修改按 100 元一张收费。最热门的专业老师,甚至有要求成功发表之后奖励项目总金额 10%的,生意照样好到约不上档期,一点不输给二次元约稿平台的当红画手。
凌田感觉真的值得试一试,当即就说:“我给你画,但是我第一次画这个,你得再给我一些差不多类型的论文做参考,把你的要求说得细一点。”
“你肯定会说那我干嘛要你?这是我美术解剖学的一部分作业和考试成绩,”她打开手机相册,找出图片来给他看,“而且我会给你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因为我免费,无限次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
“那你肯定又会问我图啥?我就一个条件……”
辛勤看她自问自答,说得绘声绘色,已经听笑了,问:“什么条件?”
凌田说:“我画完之后,你要是觉得还行,得给我在你们老师同学中间宣传宣传。”
辛勤笑着点头,说:“当然可以。”
凌田又问:“那要是文章发表了,有没有我的署名?”
辛勤当场在某期刊网站上找了篇文章,指给她看,说:“配图作者都是有署名的。”
哇,也就是说她的名字也可能上 SCI 了?
“你发哪家?”她赶紧问。
辛勤告诉她期刊名字,算是糖尿病方面的顶刊,又给她打预防针,说:“人家接不接受还不知道哈。”
会接受的,一定。凌田觉得自己现在强得可怕,至于谈恋爱还是拜把子什么的都不重要了。
时间过得好快,看完论文,转眼已经中午。两人出了康兴大楼,走路去 A 大食堂吃饭。
进了校园,他们并肩走在林荫路上,初夏的阳光穿透香樟树的树冠投下细碎如织的影子,骑车、走路的学生来来往往。
凌田第一次这么清晰地意识到,他们其实真的可以算是同学。食堂,图书馆,体育场,她跟他说不定曾经无数次遇到过,只是当时互相还不认识罢了。如果,只是如果,她不负责任地假设——她没有得这个病,他们相遇在另一种更加平常的场景之下,又会发生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