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书完)(第4/6页)

这次方重勇是把国内的精兵都拉出来了,他要报上次的“一箭之仇”!

辛苦耕耘了五年,这五年他节衣缩食,把所谓的“私房钱”都花在了军备上,就是为了今日。

记得前世的时候,高中看起来还差不多,并无本质区别的两个人,到了大学,进入社会,其命运往往各不相同,差别极大。

上次吐蕃军还和汴州军打得有来有回的,然而这次一接触,吐蕃人就傻眼了!

扔出去掉在地上会爆炸的圆球,炸开后,里面有碎铁片飞溅得到处都是,被沾到就非死即伤。

以及那种抱着一根竹筒的“手铳兵”,破阵的时候冲锋在前,他们齐射过几阵后,吐蕃军便已经溃不成军。

最令人胆寒的,还是那种埋在地下,就能引爆城墙,炸塌一角的玩意。

吐蕃军虽然有二十万,但是这次与明军交战,一败再败,一直败到鄯州。方重勇命郭子仪带兵攻鄯州,一战而下。

又命他继续攻相邻的廓州、洮州。

吐蕃军士气被打崩了,也是因为这些年信佛的人多了,这些人成为僧侣后,既不纳税也不当兵,所以兵员素质降低了不少。

这一年,明军一举收复了陇右三州。之后,郭子仪被封为护国公,世袭罔替。

典型的后来居上。

赤松德赞派人来长安求饶,双方以石堡城故址为界,立碑会盟。

吐蕃人的失败并非偶然,这五年来他们只顾着修佛寺,铲除苯教徒了。经济还是那个鸟经济,人口也还是那个鸟人口。

吐蕃不变,但大明却已经日新月异,焉能不败?

方重勇的威望再次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此时国内朝野局势已经十分稳固,就连过往那些写小作文阴阳他的人,都一个两个的选择封笔了。

回到汴州以后,方重勇下令在汴梁城内举办一个“万国博览会”,鼓励国内各州的商贾到这里,将他们本地的好特产展出一下。

博览会揭幕当天,汴梁城人山人海,一连几天,城内都不宵禁。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脑中又浮现出当年盛唐时的百国商贾来朝贡时的盛况,忍不住潸然泪下。

回来了,当年的荣光回来了!

以这届博览会为分界线,大明国内商品经济再次加速。官府以“盐引”为根基发行的纸钞,已经完全代替绢帛和贵金属,在市面流通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朝廷又借机推了一波青苗法的改进版,低息贷款帮助很多农民开荒,社会底层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

清晨,扬州罗城那宽阔的街道上,一个穿着健美男装锦袍的少女正在飞跑,一不小心,将一位身材魁梧的壮汉撞了一下。

这位壮汉衣着普通,身上却带着一股贵气。少女的身体很单薄,虽是主动撞人,事后自己却是摔倒了。

她站起身,揉了揉被撞疼了的肩膀。见这位壮汉“色眯眯”的看着自己,连忙瞪了对方一眼骂道:“你这老登没见过美人啊,看什么看!”

说完,气急败坏的走了。不得不说,少女不谙世事,缺了点教养。

“官家……”

一旁的大聪明走过来低声询问道,他自愿当宦官已经有十多年了,一直兢兢业业。方重勇体恤他忠心,在净身前,特意让给他纳了几房妾室,几人都怀孕了以后,才允许他净身。

这么多年过去,大概是因为出身渤海国,姐姐大贞惠也是妃嫔的关系,大聪明一直谨慎低调做事,很得方重勇信任。

“一个毛孩子,你跟她计较什么?”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

二人来到扬州府衙,这里是扬州巡抚区的治所,巡抚本人也在这里办公。

“官家,里面请。”

巡抚杨炎站在府衙门口迎接,看到方重勇来了,连忙躬身行礼。

众人进了书房落座,杨炎就将手中的奏章递给方重勇。

“扬州地区的农协,操纵市场价格,还帮助大户们囤积居奇。他们掌控着种粮的挑选,还有指导百姓耕作的能人,甚至还给农户办理贷款。

总之,只要种田就必须要跟他们合作,交会费才行。不交的话,估计自耕农一两年内就会落魄到卖田卖儿卖女。

如今的农协,制度已经败坏,汴州的政令只能在本地实施,出了汴州就是另外的情况了。”

杨炎叹息说道,面带愁容。

当初方重勇设立农协,就是希望这个机构,能帮助自耕农以及农田不多的地主,让他们在耕作的各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比如说育种,农具租借,粮食销售等等环节,一般自耕农都是搞不定的。

这个政策在制定之初很好用,使得大明国的实力在短期内就获得了加强,而且社会变得更加稳定。但十多年过去,分散在各地的农协,早就跟本地大户们互相勾结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