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2/5页)
为此,许多有房的百姓,包括候庄百姓都羡慕的不行,还提议要不他们也给免费干活儿,到时候同样分一处砖瓦宿舍。
褚源忙,没空理会这些,夏枢在被夏娘操练,景璟就出面处理了这些事情,他说现阶段家家仓里还没有粮,应专心种田,等哪日家里粮吃不完,想要住好房子,再询问王府有没有类似换房子的活计也不迟。听景璟说以后还有这种活计,有房的百姓们欢喜无比,看看现状连肚子都填不饱,倒也不急于这一时了,只要求王府有活计一定要通知所有人,他们一定会积极、努力地把事情干好,不叫贵人们失望。
对于百姓们的积极和热情,景璟自然笑纳,毕竟安县秋种一结束,可是要修路的,到时候自是愿意干活儿的人越多越好。至于有房的人干多少能换一间砖瓦宿舍,这个就得好好计量一下了。
贵人们会怎么计量,百姓们不知道,但从晋县迁回安县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晋县的一些雇农们都蜂拥而至,有不少已经在安县租了田,打算秋收之后就退了晋县租的田,以后都在安县定居。晋县的不少商家在看到安县的情况,想抓住机会,干脆地在安县买了铺子,做起了生意。
因此,自从钱富那匹人迁到安县,安县人是来越多,县城里的铺子也越开越多,八月十五这日,已开有十来家铺子,夏娘他们已经不用去晋县,可以直接在安县县城买东西了。
当然,论物资丰富程度,安县自是要差晋县很远,不过对现阶段的安县百姓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他们要么是别处过来的灾民,要么是过不下去逃走又迁回来的普通百姓,还有些是想逃走但还没逃走的,家里实际上都没什么银钱,也买不了什么好东西,顶多是摸几个铜板或者拿家里的鸡蛋或者田里的菜,换些急需的东西。
不过一切终归都在变好,特别是今年秋季风调雨顺,地里收成还不错,可以想见,秋冬季节粮食进了仓,换了银钱,百姓们日子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到时候县里的生意也会好起来。
天高云淡、风朗气清,夏枢趴在褚源肩膀上,鼻尖闻着香甜的桂花香味,耳边听着悦耳的鸟鸣虫叫,思绪飘飘然乱飞,眼珠子悠悠然乱转,转着转着目光就转到了美人儿的侧脸上,然后就不动了。
美人儿皮肤真好,又白又细腻,在穿过树叶的稀碎阳光下,白的几乎透亮,光看着就觉得泛着冷香,引人犯罪,夏枢咽了口口水,
他饱暖思□□,眼睛骨碌碌左转转,骨碌碌右转转,见院子里没人,院墙又挺高,直接也不客气,一转头就对着美人儿的脸蛋“吧嗒”亲了一口。
褚源俊脸微红,捏着棋子的手指一顿:“……又想挨收拾了?”
夏枢这才清醒过来,想到他那按摩手法,顿时觉得骨头发疼,嗓子发哑,赶紧嘿嘿笑着离开美人儿的肩膀,搬了椅子在他旁边坐下,捏了捏他的胳膊:“年轻人,火气不要那么大嘛。”
褚源想说那你还撩,但寻思着说不过,还是闭了嘴,伸手捏了一下他的脸,就算完事儿。
夫妻两个许久没有这般清闲地待在一起,夏枢坐了一会儿就回屋把褚源的琴取了出来,然后靠着褚源的肩膀,褚源慢慢勾着琴弦,悦耳的琴声在院子里流淌,鼻尖尽是美人身上的冷香,夏枢心里安宁惬意,只觉得这一瞬间可以一直到老。
“要是阿爹也在就好啦!”夏枢享受了一会儿,就想到了阿爹。
自到安县,他便给阿爹写了信,但至今四个月过去,仍未收到阿爹的回信,也不晓得家里怎么样了,阿姐婚事如何,堂弟中没中秀才,阿爹什么时候可以过来看他。
千里之遥,音讯难闻,夏枢只希望家里一切都好,就算是吵了一架、不欢而散的阿姐,夏枢也希望她早日看清二皇子李茂的真面目,找个合心人,婚事顺利,一辈子安宁幸福。
褚源一手勾着琴弦,一手轻抚了下他的头发:“县里的驿站前些时候开了,早上景璟出发的时候,我交代他去驿站看看,他正好也惦记着景政的来信,若是最近有信件过来,他会一并取回来的。”
想了想,又道:“信件走的驿站,速度快些,估摸着就这两日了。”
事实上确实如褚源所说,下午景璟回来的时候,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大喊:“小枢哥哥,你娘家给你来信啦!”
那个时候夏枢正爬在树上祸害桂花,猫儿和褚源拿着布袋子站在树下面,一人怀里抱了一捆桂花枝条——夏枢打算晚上制些桂花饼给大家吃,褚源根本拦不住他的盛情,只能接受并决定参与其中。
夏枢听到有信,惊喜不已,赶紧从树上往下跳,得亏褚源在地上接了他一把,不然他毛手毛脚的样子,准得摔个狗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