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出国准备
其实电影商业化运作,在广告出现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各种品牌对宣传的需要,则是加剧了这种运作的深度。
通常比较低端的是直接在电影里插广告,比如说出现logo镜头,或者更直接的让演员在台词里提起这个品牌……
但是现在也有逐渐高端隐蔽一点的做法,比如某些品牌通过宣扬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特性,然后挑选风格一致的大咖明星来做代言人,来维系这种高端姿态,尤其是一线蓝血奢侈品品牌,尤其热衷于各种顶级的颁奖礼现场红毯环节……
哪些获得提名的演员穿哪家的礼服走红毯,后续会不会得奖,还有会不会被各大时尚杂志评选当晚最佳着装,每个品牌有多少人穿,最后的展现效果如何……这些几乎都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了。
获得高端品牌支持的演员就会利用在在这方面的号召力,为自己参演的电影寻求资金支持。
当下这个阶段,与影视界结合比较深的都是各类奢侈品品牌,不像前世后来,更多的电子产品或是互联网商家也下场,开始寻求这类市场的影响力。
这时候可能整部电影都没有任何广告,但是演员本身的存在,就体现了这种品牌形象。
池影之所以跟郑志宏提交这一点,是因为郑志宏本身就是民营企业,对商业化的追求要更迫切一些。
目前国内拍电影,更多的是来自于圈内自筹资金。比如说国企,像华影集团这类单位,主要靠向上级要钱,申请拨款预算来开片;而民营私企则是靠自己的身家,当资金不足的时候,就会向银行申请贷款,或是向其他大老板融资借钱……
像商业品牌直接注资电影的,而不出现直接广告还是比较少见的。偏偏现在国内电影资金又非常少,说白了大家还比较穷,经济不行,有了钱还是想着做实业来钱生钱……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闲散流动资金会越来越多,如何把这些资金引入到电影市场里,确实是当代电影人极需关注的地方。
电影需要产业化高速的话,资金的大规模涌入是必须条件之一。
但是池影也跟郑志宏在闲聊中强调了,无论怎么样,电影产业化是为了把电影这个行业做大做强,核心是电影而不是钱。即使以后有不同类型的热钱涌入这个行业的话,也不能干扰电影的正常发展……
“师兄,我相信你也是热爱电影的人,不会乱了方寸,忘记了自己初衷……”她希望能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闲谈来影响一下未来的华国电影大佬,不至于发展到后来,完全被资本牵着鼻子走了。
郑志宏点点头:“我当然明白了。你比如说像天成影业,他们其实在去年贺岁片里
就开始乱搞一气了……那么多品牌的logo出现在镜头画面了,太嘈杂了。我不爱这个调调,觉得特别低端,就像你说的那样,电影才是核心!确实商业化是为了挣钱,但挣钱还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电影!钱不是最终追求,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和方向。”
接到这次提名以后,电影局牵头几家单位开了好几会了。
本来华影集团想出面主持这件事情,毕竟是主要投资制作单位,主创人员基本上都是系统内的,可以把相关人员组成一个访问团,由集团领导带队过去参加评选和颁奖礼。
但是哥伦比亚的陈总监却一再提醒,在米国这一类电影奖项,虽然是规格和影响力都是顶级的,但本质上还是民间组织评选的,就比如金球奖,就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HFPA)”主导的。
这些协会组织对官方色彩比较排斥,所以最好还是由民营企业来运作比较好。
局里考虑了一下,觉得确实如此,毕竟人家搞的是民间组织评奖,我们这样大规模的派出官方组织的人员参加,确实有点格格不入,所以最后还是由郑志宏的宏图影业出面带队,也就带几个主创人员去参加整个评奖。
在出发之前,金姐和《风尚》那边总算把他们这次出行的行头给办妥了。
用金学英的话说:“我也算是国内第一个把这档子事搞明白的人了……”
因为这次是第一次国内演员大规模走这种名利场秀,所以《风尚》华国编辑部也没什么经验,只能向米国总部求助。他们总部那边非常重视,毕竟是金球奖,说不定后面还有奥斯卡呢!
这四位演员肯定是华国电影明星新生代的顶流了,至少能影响一代华国年轻人,意义深远!
于是《风尚》总部那边连女魔头都惊动了,出面拉来了一批高端品牌进行挑选,虽然高定礼服品牌商们不愿意出借,但是最新一季的礼服还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从头到脚的全套玩意都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