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浪潮热钱
外面的钱可真不是那么好拿的!
像郑志宏这种民营企业老总,本身就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学的也是“电影管理”,毕业后更是在系统内干了不少年头。
对于电影制作和发行,郑志宏有着完全深入的实践和了解。所以和池影他们合作就没有什么沟通障碍——大家都是成熟的电影圈内人。
当时合作投资拍摄《白蛇传》,郑志宏从投进去真金白银的那一刻,也就做好了赔本的准备!
所以他才会跟韩主任、池影她们约好,后面如果真的扑街了,应该如何回血以图再战。
但是现在这种追着池影要掏钞票入局的人,却没有这样成熟的电影制作发行经验和心态。
这些人只看到了30倍的回报率,比如池影第一部 片子只投入100万元,最后收入3000万的票房。
只有池影自己才知道——那100万元,真的只是明面上的数字。
那些隐藏在这个数字背后的投入,完全难以计算!
比如如何取得拍摄许可证、单这一条,就不是单纯用钱就能解决的,否则刘小军他们也不会到现在都蜷着挨打……
再比如用了京影厂的片头、设备、场地,甚至连剪辑师和洗印设备都没算钱……
还有后面那些拷贝的洗印费用,华影集团庞大的发行渠道……
这些都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掰扯清楚的,更不是一个“100万元”就能算清楚的。
说到底,池影还是吃到了体制内的红利,没有这些支持,她也没法走到海那边去捧那座小金人。
所以池影头脑很清楚,在奥斯卡领奖台的那些感言也都是发自肺腑——她是站在了风口上,更是站在了千千万万人的肩膀上!
《白蛇传》投入2000万元,国内的账面票房2.5亿,还有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海外版权收入,后续的DVD发行收入,周边版权收入……这种乍一看上去的投资回报率,在别的行业确实难以想象的。
但是同样,别的行业也看不到,电影行业的分成方式,业内的人都知道,票房收益做不得准,一部片子票房收入至少要在成本的2~3倍才能勉强保本。
因为院线作为第一波受益人,就要分走一半以上的电影票房收益;
这一波儿分完之后,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和税,几层下来,剩下的才是真正的电影投资人收益。
不是圈内人,如何能知晓这样一层又一层的分成经历呢?
而且一部电影从剧本到筹拍,再到最后真正面向大众,公开上映,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变数了……
像《大江东去》那边,开局比《戏楼魅影》早,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开机进入实质性的拍摄阶段。
一个电影项目的实际掌控者,是绝对至关重要的!
因为郑志宏在《大江东去》上也投了100万元,所以宏图影业也是这部片子的制作方之一,所以他知道一些最新内幕。
据他所知,这部电影的剧本最开始是池影的,但是到眼下这个节骨眼儿,剧本已经改过几轮儿又几轮儿了,基本上就是面目全非,跟原剧本几乎就不是一个故事了。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每个导演对自己的电影项目都有自己独特想法,改剧本真是常规操作,而且在电影圈,即使是各类影展的奖项,也都有“原创剧本奖”,也有“改编剧本奖”……
郑志宏就跟雷大佬私下里吐槽:“真是白瞎了一个剧本!”
而且到现在《大江东去》这个项目,无论到哪儿都还要把“池影”两个字标注得醒目无比……
亏不亏心呀!
不过郑志宏后来再一想,确实,要换成他,肯定也这么干!即使剧本最后改的跟原剧本一个字儿不像,也不能丢了这个名头呀!
毕竟池影现在名声在外,人家都是拿过金球奖,杀进过奥斯卡,以后就凭片头后面带这两个字的字幕,都能多卖一波儿钱,各地方发行商也都要捧个场儿。
雷大佬不好说什么……
这个项目是他们华影集团杨总积极促成的,无论好歹,也只能这样了。
雷东明甚至暗地里都有点庆幸,得亏池影她们及早抽身,要不然天知道还要再在这淌泥水里搅和多长时间呢!
即使最开始所有人的愿景都是好的,想把这部电影拍成拍好看拍出口碑,但是折腾到现在,真是事与愿违了。
通过这些事大家也知道了,一个项目里只能有一个核心,一个项目主导,否则只会把事情搞乱拖慢效率。
而作为另一部同期开拍的大片《楚汉传奇》,郑志宏和池影也是颇为关注,因为这关系到未来的行业走向。
如果这部片子也能成功大卖的话,行业内基本上以后都要向大片靠近拢了。宁可几家凑在一块儿堆投资,也要拍大片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