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新片教训与经验

对于吴天成的请求,雷大导简直无语了,他强忍住,才没翻白眼把人轰出去!

现在系统内的各家单位,都已经是市场化运行了。

各地电影院线早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像华影集团对下面各级单位,只能是引导性的计划和建议,没有办法强制下硬性指标的。

包括华影集团自己的片子,想要大规模发行,都还要先把各家单位喊过来看看片,得到正面反馈后,才能按照各地院线的订单往下发行拷贝。

比如说像最开始发行《婚礼婚礼》的时候,由于池影是新人导演,没有以往的业绩参考,雷大佬就要亲自出面,向各个单位发出看片邀请。

虽然各家单位都给大佬面子过来了,但是中间有的单位信心不足,只拿了一个拷贝,雷大佬也不能说什么,你只能尊重大家的选择,对吧?

说到底,人家不看好,一个拷贝不要,你也得认!

毕竟人家赔了钱,你也不能给人家补上。

到后

面放的好,各地电影院老总要求加拷贝,华影集团才加洗冲印的。

当时拍《白蛇传》的时候,华影集团一下子出了那么多钱,这种商业化的大片不是政策性大片,这是要有盈亏责任的。

就这样的压力之下,华影集团也没有对下面说,要硬性规定各院线排片率是多少,是大家比较看好这部片子才顶格排片的。

后来大家都赚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可真要是赔了的话,人家当即就要减排片率,你们在上面的这些领导,也没办法说半个“不”字。

对于《楚汉传奇》,雷大佬本来还是抱了很大期待的。毕竟是陈大导这种国内顶级名导,在国际上也是享有很高声誉的,现在“纡尊降贵”来拍商业片,说明内地电影市场势头良好。

当时各地的电影院也很给面子,够够的整整35%的排片率。

这已经内地最顶格排片了,就是每年十部国外引进大片也就是30%的排片率。

你自己片子的质量跟不上,电影院挣不到钱,自然会降低排片率。

更可笑的是,天成影业是民营企业,你让国营单位给你一个民营单位下硬性指标指定排片率,这不扯淡吗?

真是特别滑稽,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雷大佬都不知道吴天成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他也真好意思开这个口?

不过通过这件事,雷大佬也彻底明白了,老一辈的电影人拍商业片真未必指的上,所以还是要培养自己的年轻导演。

当时首映式时,雷大佬看到那部片子以后,心里大概就有数了,本来还指望靠着陈大导的积威犹在,是不是能撑一段时间,让观众们买买面子?

现在看来,一个星期都撑不过。更要命的是,你一个国际大导演还跟一群网友在网上对骂,实在是跌份儿!

雷大佬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后慢悠悠地说:“天成啊,真不是我们不支持民营经济,确实我们从市场化经营以来,从来没有下过硬性排片指标。

你看看,能不能找出哪部片子我们华影干过这事?这真没有过的!我们真不能这么干!

不行就赶紧撤。这都是各家院线老总自己的决定,你叫我怎么给你下指示?

下个红头文件《某某片子必须要排片率多少》,我前面干这事儿,后面都得给有关部门给叫去,人家铁定怀疑我们俩私底下有什么交易,我收了什么好处……

这事儿真不指不上!总结经验教训,吴总啊,你看,后面马援朝马导的片子马上也要上了,应该能回血的。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慢慢来,不着急……”

吴天成也知道,雷大佬说的都是实话。

但是他还在那儿唧唧歪歪,让领导们支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大佬都烦死了,奈何往日的情面还在,只能好言相劝,但是这个口子肯定是封死了,绝对不可能开。

池影这边完全把《楚汉传奇》作为负面样板来分析的,陈大导犯的哪些错,自己以后绝对不能再犯。

她得出的结论也很简单,其实还是要内容至上。像这种历史片,要么老老实实的按照原来的路线走,要么彻底放弃,不要搞什么权谋、大场面这些噱头,你要从侧面来讲这个故事,也未尝不可,没必要既要又要,到最后又赶不上趟。

现在的观众可没那么好糊弄,你打个大导的名头,再加上吹嘘什么大场面,就想让人家来掏钱,门儿都没有!

而郑志宏最开始对天成影业这种要搞大片也是严阵以待,毕竟那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后来通过一些内部渠道,知道陈大导和吴天成的这些搞法,他还跟池影在这吐槽:“且看他起高楼,且看他宴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