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新片教训与经验(第2/3页)
后面还有一句话他没说,但明显敌意很重。
等真正首映式看过了以后,郑志宏完全是幸灾乐祸,在那看笑话。
但是现在看天成搞成这样,反而有点兔死狐悲了,他再想想,要是换了自己遇到这种情场景该怎么办呢?
吴天成毕竟家大业大,这么几年积累下来了,家底也挺厚,后面还有马援朝这种挣钱的导演在后面撑着。
自己当初《白蛇传》要是扑了的话,估计五到十年都缓不过来,现在回想起来着实心有余悸。
这时候他又想起池影跟他说的那次了——不要老奔着大片去,风险太大!
有这种实例在前,现在想起来,真是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啊!
所以他决定,一定要跟池影更加紧密地捆绑!
而且通过《楚汉传奇》的经验教训,他也再次感受到,作为资方真是不能瞎指挥!
他觉得像这种片子,吴天成真要完全放手了,不要指定这个指定那个,没事瞎指挥,就让陈大导自己来拍,未必会成这样。
现在倒好,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建议,劲儿不往一块儿使,一部片子硬是搞成了大杂烩,才会落到如此境地。
他想通了,拍电影还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他可以奔发行奔宣传,绝对不能干预正常拍摄;再找到池影这种靠谱的导演,好好把片子拍好,强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收益。
所以对这次青年影展,郑志宏就更上心了。
那种小成本片子更能赚钱,而且风险还降低了不少。
像《戏楼魅影》一部片子才700万,以他的现在的家底同时开两到三部都能撑得住。
你总不可能三部都全扑了吧!真要这么背,那还是不要干这行了,趁着回家吃老本!
像这次选出来的比较像样的作品,无论是惊悚片,爱情片还是喜剧片,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片子,市场上卖的很好。
剩下的就是要好好培养这些新人们了!
他就跟池影讲:“师妹,像我们选出的这些好苗子,你一定要帮忙带带。他们现在估计还没有能力自己攒组……”
“那可不一定。”池影反驳道,“你看,像钱师妹、李师弟他们,都已经跟我们拍了不少长时间了,完全有能力自己攒组的。可能那位摄影系的郝师弟要差一点,但是没关系,他现在还在念书,真的不着急的。”
郑志宏倒不是这样认为:“师妹,这都是咱自家学校的师弟师妹,以后都是咱们的好帮手,你得帮忙搭把手把把关……要不你挂个监制,帮他们看看本子,提提建议,你的经验足,也是从他们这样过来的。
反正你也不干涉他们的拍摄,像钱师妹、李师弟大家都是熟人,没什么话不好开口的,没关系的!真要拍成了,咱们的市场就能进一步活跃,人家也念着咱们的好,你说是不是?”
池影想了想,点点头。
这次青年影展,剧本中心这边也想深度参与一下,像韩主任就非常乐意培养新人。
她和郑志宏把那三部比较看好的作品拿去给韩主任看了,韩主任觉得非常好,赞口不绝:“真的挺不错的!”
三部作品中,韩主任最喜欢的是钱师妹的作品。韩主任本来就是一个中年女文青,灵魂深处的文艺因子,让她特别爱看这种唯美的作品。
不过在池影看来,钱师妹的这部片子虽然很用心,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整部作品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画面语言倒是没得说;但是人物语言也毫无展示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让人家判断你在这块的能力。
并不是说钱师妹这方面不行。可既然作为参赛作品,也要考虑主办方的一些意图。就像以后你要是独立开片的话,你肯定要全方位展现你的优势,不能让别人有顾虑,认为你有什么短板,所以这块儿可能还要后期关注一下,池影要跟她提一提。
像郑志宏,就特别看好那位摄影系的郝师弟。
但是池影跟他讲了,这里面也有风险。这位小师弟用的是DV机进行拍摄,真正拍片的时候,你不能用这种简约设备来干这个事儿,所以还要继续看一看这位小师弟对胶片镜头的掌控能力。
不过他是摄影系的
,想来应该也还行,真要太差的话,再给他配一个比较好的摄影师来掌镜也不是什么问题,完全弥补这方面的差距,这样才能有镜头画面的保障。
而池影自己则更看好李师弟,因为《大仙》这部短片,无论是从人物、台词和画面都达到了要求。
比如中间的那句台词,“大仙说还是去医院比较好”,这句台词既荒诞又合理。看得出来,李师弟的技法非常娴熟了,现在单独开片也靠得住。
后面还有不断有作品递交过来,池影和郑志宏也都认真仔细地在观看,后面还要再选出两位获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