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关于电影我是如此爱你……

只能说少爷是个非常敏锐的人,仅仅通过几天看池影他们拍摄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而付远琛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池影带着“特殊情绪”去拍这部电影的。

像谈逸之前没有看过剧本,所以也不可能觉察到池影的心情,陆伟倒是看过剧本,并且一起拍了这么长时间,但他只是隐隐约约的有种感觉,没有像少爷这样一针见血。

池影在饭桌上沉默了一会儿,又说道:“所谓的‘规则’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理与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规则。

客观上讲,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是规则的受益者。有时候,规则确实限制了我们,但同样也会保护我们。规则的存在,可能会遏制某些上限,但同样也保障了下限。

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对抗过规则。比如说,有些事情我们明明知道最后的结果会跟前人告诉我们的一样,这就是因为规则的存在,但是年少的我们依然想按照自己的心意肆意妄为一次。

这部电影其实是关于一群少年的故事,因为是少年,年纪还轻,所以还可以重新来过。

我没有愤怒,我只是在阐述一个现实,而且还是正面现实。

因为年少,可以豁出去试着冲破规则一次,然后发现无法成功后,再次回到规则中来,一切都还来得及。

真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时,再选择去遵从规则,其实已经晚了。

那这一切就是负面教训了……”

话说到这儿,其实池影已经有些后悔了,而少爷也有些后悔。

池影后悔的是,少爷明显是他们当这么多小伙伴当中,最聪明最敏锐,对电影的领悟也是最强的那个人。

如果这部片子让少爷来演“玄奘”,说不定能碰撞出更强烈的火花。

但那个时候付远琛有着更好的选择。

在这个年代,能跟着好莱坞的顶级大导演和剧组去演《珍珠》这种冲奥片,肯定是比跟着池影来拍《西行》,未来前景更大一些。

她自然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而且换了是她,肯定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

而付远琛的后悔,则是因为通过这几天近距离地观察《西行》这部电影,他发现,他对好莱坞的那部戏已经没有像之前那么渴望了。

他反而在想,如果自己来演这部电影会是怎么样,是不是更能契合自己的内心,或是对未来发展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是无济于事了,甚至这些想法都能不能宣之于口。

池影一直非常欣赏少爷。

虽然以前稍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付远琛整个人都是劲劲儿的,比较招人烦,但是他的才华真是出类拔萃。

谈逸演技也很出众,而且也比较敏锐。但是谈逸之所以能跟池影这么默契,主要是因为多年同学的关系,他们俩之间更熟悉一些;或者说谈逸对池影一直非常关注,所以才能如此敏锐能觉察到池影的某些情绪变化。

付远琛则纯粹是因为太聪明,才会对池影的电影有这样的感悟。

少爷这次过来,主要还是想跟池影聊聊自己的那些事儿。

他在饭桌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这里坐着的都是他们志同道合的一群小伙伴,他也不怕大家出去说。

不过池影听了之后,还是嘱咐大家,“有些话我们私下里讨论讨论就行了,不能往外讲……”

跟陆伟、孙妍妍,还有卫小敏都知道这其中的利害。

转过头池影又对付远琛说道:“付远琛,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跟你讨论这个问题。

你很爱电影,你也很爱表演,但是确实就像谈逸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会有活跃期,也有蛰伏期。

同样,一个行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说这几年,电影行业也渐渐活跃起来了,很多观众也逐渐愿意回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把看电影当做一个重要的娱乐休闲活动。我们整个行业也要慢慢的进入活跃期了。

但是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都处于活跃期,或许在20年或者10年之后,它就会进入变革期、转型期、乃至蛰伏期……那时候你顶多也才40来岁,你是不是就想彻底的退休在家养老,或者是抠脚赋闲?

这是不可能的!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不会这样做的。再比如,同样处在活跃期时,行业或许会出现一些我们不能忍受的乱象,比如说,像传统电影人沦为纯粹工具人,无法在电影拍摄中表达自己的观念,甚至表达某些负面的价值取向,但是却能赚钱,你要如何面对这种现象呢?

是同流合污装作看不见,还是为了洁身自好淡出这个圈子,这都是我们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