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关于电影我是如此爱你……(第2/3页)

像我们这些年轻人,现在正在积极的讨论如何把商业片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么做并不是单纯为了挣钱,我们其实还是为了振兴行业,更想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电影。只不过我们所谓的好电影,不是传统的老一辈电影人认为的好电影。

那种纯粹的艺术片,我们不会拍吗?我们真的拍不出来吗?只不过广大群众不爱看,我们不能这样干,这就是观念的转变。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是不是也会逐渐成为别人口中‘不合时宜’的那拨人呢?

或许到那时候,挣钱成了拍电影唯一的动机,而不是在讲故事之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

即使粗制滥造,即使不符合逻辑,但是为了取悦观众,某些电影人都愿意做。

到了那时候,我们是要出面阻止还是装聋作哑?那我们

会不会也像这个年代的传统电影人那样,未来成为了阻碍电影发展的角色呢?

如果无法忍受我们是不是要退出一线舞台,彻底向这个圈子告别呢?”

池影的一席话让大家都陷入了思考。

“当那种趋势成为普遍潮流的时候,我们如果不妥协,我们应该怎么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许我们就要识趣地蛰伏起来。

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各自都有一个国家系统内单位可以退守的话,我们就不算真正退出这个圈子,我们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利用这次蛰伏契机,练好功夫,等待时机破茧重生,重新来过!”

池影说到这里,就想到前世电影圈后来的那些乱象。很多大导演向资本或是流量市场屈服,他们究竟是主动屈服还是被动屈服?那时候的池影不得而知,但是她不相信,这些大导演内心深处真的是一点都不在意,真的为了钱就放弃一切原则吗?说到底,他们已经功成名就,他们也曾有着自己的事业激情和理想,或许更多是无法与潮流对抗吧!

比如有一次,那时候池影已经是年纪不小了,有一天她在网上看到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砸锅卖铁,自筹资金拍了一部艺术片,当时几乎是倾家荡产,片子拍出来后却没有办法在院线里上映。于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公然在网络上下跪,求发行商给他们排片。

当时她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那晚上嚎啕大哭一场,因为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远去。池影甚至当时都庆幸,自己当时已经不在这个圈子里了,可那种心痛如绞,痛不欲生的感觉又是那么真实。

90年代的时候,当华国人第一次在戛纳电影节上拿到金棕榈的时候,国内的电影人真是非常振奋。

大家都觉得,华国电影界已经萧条颓废了那么多年,终于要起航了!

不过若干年后,那些高唱凯歌的电影人才知道,那次获奖,不是华国电影繁荣的开局,而是落幕。

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在那强撑……

直到21世纪,华国电影才真正的兴盛起来。

而这次腾飞,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有了什么突飞猛进的发展,更多地因为华国经济发展的大潮,普罗大众对娱乐休闲乃至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才有了这次的青云直上。

华国电影更是凭借着市场的扩大,资金的充盈,从业人员的复兴,才迎来了与外来势力一战的实力。

但是那时候,这一代电影人几乎已经老去,更多的是新生代年轻人充当了行业领头羊!

付远琛听了池影的话,也很震惊。他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考虑这件事的。

但是池影却向他分析了整个电影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负面局势,这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因为个人在潮流趋势面前都是渺小的。

他只看到了眼前自己20多岁时候的事情,他真没有想过40多岁时的境况。

但是电影和表演确确实实是他想从事一生的职业,他很爱这个行业,也想一辈子呆在这里。所以池影跟他说了这些以后,他也在记在了心里。

池影喝了一口酒,又跟大家说道:“我们现在关起门来说,即使已经拍了几部电影,但我们其实仍然行业的新人,我们也都是规则的受益者或者是遵从者。那么到了以后,我们能不能成为规则的把握者,甚至是制定者?我们可不可以用凝聚力量来对抗潮流?不对,都不能说是‘对抗’,因为潮流是没有办法对抗的,但是我们可以引导潮流!

我们是如此的爱电影,当未来的发展和我们的理想背道而驰时,我们真要眼睁睁地看着吗?如果不想这样,就要早做准备,甚至做好最坏的准备。

当一个行业要发展要壮大,要走向巅峰,走向世界的时候,必然需要引进更多的外来势力加入其中。华国电影真要飞速发展,单靠我们这些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肯定还有外来的资金,科技的发展,再乘上华国经济发展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