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关于电影你是为了什么拍电影?

池影他们这拨人是国庆节前回到京城的。

所以说郝运师弟确实比较“好运”,他和袁力刚刚把《一部电影的诞生》剪完,池影他们就回来。

还可以给他们参考参考或者是提提建议,再精修一下。

其实《西行》拍摄过程中,他们两个记录下来的素材非常多。

但是做后期剪辑的时候,总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还是郑志宏当机立断,让他们干脆做成三部曲,用传统电影的三幕剧方法来剪辑。

对于涉及保密性技术方面全部都剔除,主要抓一些拍摄时遇到的难题,已经解决的过程,还有一些高光时刻,包括一些精彩剧情的拍摄等等,再加上一些日常趣事作为过渡,就是找那些有看头的片段来记录。

剧本中心帮这部电影申请了许可证,还有各类印刷发行证照。

反正他们也不寻求公开上映,就直接做成DVD碟片投放市场。

这时候《西行》在国内的大规模公映已经进入了尾声,但是热度还是一浪高过一浪。

很多热爱这部片子的观众,都希望能后续能出完整版的《西行》蓝光DVD,用以收藏。

所以《一部电影的诞生》一经推出,打出的又是《西行》拍摄纪录片的名头,就非常受欢迎,卖得非常的火热。

而且电影频道也购入了这部片子的渠道播放权,用三个周末的黄金时段来播放了,想不到收视率居然破了新高。

这种玩法还是国内首创,同行们不好骂华影集团,因为据说挣这个钱的是宏图影业。大家都说郑志宏这厮钻到钱眼里去了,这都能恰一波饭……

但是骂归骂,学归学,后面好多大片都是这么个玩法,毕竟苍蝇再小也是肉呀!而且这肉貌似还不小。

李师弟在采风后面那段时间中,基本上已经把剧本确定下来。

他们在漓江边上待了很长时间,李师弟自己画了很多分镜头。

当池影问他是否搞清楚目标观众的时候,他也就很明确的说:“主要就是都市上班族,一些中青年。因为这种才有生活差异,也会现实中受到了一些挫折和伤痛后,才会寻求世外桃源般的心灵慰藉。”

池影非常认可他的定位,而且这种目标观众的话,以后还可以作为当地旅游业引入的目标客群,来进行宣传。这都是非常好的想法,能带动地方经济,也算是为这边做了贡献。

回到京城以后,池影就马不停蹄地带着李师弟来到韩主任那边,把他们的想法说了一下。

韩主任乍听就觉得挺不错的,然后看了剧本以后,更是非常喜欢。

用她的话来说,“这就像一首散文诗,给繁忙疲劳的都市人寻找一个心灵的港湾。拍出来会非常舒缓,也非常优美,适合在一些淡季进行投放……”

郑世宏开始听到这个创意的时候,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是池影跟他解释了这种治愈性电影的特点,她说的非常直白露骨:“师兄,就像山珍海味吃多了,也要来点清粥小菜,是不是?舒缓一下心境,放慢脚步,体会都市以外的生活。你看这整体投资也不大,后面的回报可能会出乎你的想象,真的。”

郑志宏也就没说啥了:“不管怎么说,我信你。只要师妹你觉得可以干,咱们就干,也没多少钱。本来那100万就是给李师弟的启动资金,够吗?”

“我觉得够了……”池影回道。

他们把这部电影暂定名为《唱山歌》,整个项目不需要增加投资了。因为他们走之前,也跟那些旅游局的人取得了联系,说了他们的拍摄想法。

当地政府愿意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并不是金钱方面的。他们愿意提供景点场地,人员调度,还有拍摄食宿的安排……这种其它形式的便利和投入,这其实就可以省了不少钱了。

“对于演员,你有想法吗?”池影作为片子的监制,也就多问了一句。

这是李师弟的第一部 片子,他什么事都想找池影商量商量,而且池影也给了他莫大支持。

“师姐,你还记得周岩吗?”

“当然记得了,咱们的专用音乐人……”池影她们这些人都喜欢找周岩来做电影音乐,周岩也非常乐意和他们交流,开展一些创意探讨。

“我想请他来演我的男主角,你觉得怎么样?”

池影想了一下,“这事儿要跟他商量。如果单纯从这个人物设定来说,他确实很适合,因为几乎本色出演,应该没有太大困难。但是有的时候还要看他本人的意见,毕竟他是个歌手,作为演员来演戏还是算是门外汉了,你听听他自己的想法吧。”

李师弟是听过周岩的经历,所以他才希望周岩来担任这个角色,而且电影中的一些音乐或者是歌唱方面,就会非常自然和便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