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关于电影你是为了什么拍电影?(第3/4页)
“这都什么事儿呀!”李师弟觉得非常懊恼。
而池影回来以后,没歇几天就被郑志宏直接拉到了宏图影业那边去了。
八月份的时候,今年的“宏图青年影展”的海报已经对外公布了。
结果,很快就有作品都被送到宏图影业这边来。当时池影不在京城,工作人员就送到库房统一保管。
所以当池影走进他们的库房的时候,立刻就被堆积如山的作品介质惊呆了,“怎么会这么多?这才几月份?去年所有作品加在一块,也没有这么多吧!”
“本来今年海报发布得就早,而且圈内消息也很灵通,对吧?”郑志宏拍拍她“没事,放松一点,反正你现在手下也有人可以使唤了。”
其实主要是去年几位得奖的优秀选手,全部都已经开片儿了,这对电影新人们的触动非常大。
首先是钱朵朵,现在已经现在是圈内知名的新人女导演了,《单身日记》大火,让观众和市场都记住了她。
郝运他们也做出了DVD,开始发行,还在电影频道播出来了。
李师弟这边也已经立项了,开过年马上就要开始拍摄了。
现在外面人都知道,所谓的“宏图青年影展”不是光说说就拉倒的,得了奖以后,会有大量的资源倾斜,新人就直接可以拿到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这才是新千年初期,这个数目的资金,对于新人来说,已经相当有吸引力了。
“我去,郑师兄,我怎么觉得我被你坑了?”
郑志宏在那笑:“想开点想开点,每部作品也就不到10分钟,你每天上午干你自个的事儿,下午再去初筛一下……我看你们韩主任,对这件事也特别感兴趣,一定会支持的。”
其实不仅仅是韩主任,连雷大佬都对这事儿非常上心。他们第一年办的不错,成绩突出,培养了三个有能力的新人,后面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池影已经听到一些信儿,好像电影局那边,隐隐约约已经有人想把这个影展改变性质,作为官方的影展来办了。
目前“宏图青年影展”只能是半官方性质的影展,而且只限于短片。华影集团和剧本中心这边虽然参与出来了,但是宏图影业在这上面的能动性更大一些,创意总监目前任命的是池影,这已经是第二届了。
如果要是全官方性质的话,可能就不会这么便利高效了。
首先参赛门槛会提高,而且专业人士的参加评点的话,池影肯定说了不一定就能算数了。
对于这些信息,郑志宏也有所耳闻。
“其实我是不希望全官方性质的,毕竟现在咱们的主动权大,而且我们也不是要搞什么政治功绩,我们就想挑一些能拍片的新人,为华国电影市场做贡献,对吧?
同时我们自己也培养了技术骨干,给我们自个挣钱。”
池影点点头,确实是这样。
一旦官方介入,无论是程序环节,还是评审会,都要按照官方规范来操作。他们目前的影展其实只是小圈子里搞搞,挑一些能干实事的新人导演,毕竟老一辈导演的思想也不是一下两下就能转变的。
“今年只能先这么着了,也不知后面会怎么样。”
“没事儿。”郑志宏拍拍她,“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就行,能办几年就办几年。”
池影当时采风回到中心后,才发现今年中心也招了新大学生,是电影学院才毕业的导演系男生。
于是池影身边就多了一个小跟班,这孩子叫赵望星,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20多岁大学生,电影新丁。
他每天的干活热情非常高,而且似乎对池影特别崇拜。
第一次见到池影的时候,激动的脸都红了。
原来每天单位第一个到的都是池影,现在变成了赵望星了。
他每天早上第一个到中心,把大家的水都打好,然后就在池影边上的小办公室里等着池影,听她安排工作。中心这边也替赵望星寻摸了一间宿舍,跟池影都在一个大院里。
所以他离得也近,做什么都方便。
池影一开始也没太在意,既然是分配给她的人,她也没让他闲着,带着他出出进进,一块儿去看宏图影展的一些参赛作品。郑志宏有时候过来也参与一下。
池影就拉着赵望星跑到楼上电影研究中心的放映厅去,一部部地往下看,做初筛。
他们目前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这个了。
不过很快池影就发现了,这孩子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居然是一个特别阳春白雪的文青。
在这些片子里,池影不是很感喜欢那些艺术性偏浓的作品。
但是赵望星明显就更青睐这部片子,而且看得非常投入,有的时候感触特别深,甚至比池影还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