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3页)
“好了,赁历没有问题,小娘子有租房的资格,不知小娘子打算租什么标准的房子?”
仔细看完了杨蔓娘递来的赁历。
男子笑呵呵问道。
“房子都有什么标准的?”
杨蔓娘虽然此刻浑身上下只带了一两银子。
却一点儿也不露怯。
“目前咱们这一片儿,御街,马行街,潘楼南街,保康门街,牛行街,租房是分三等,三大间大房两个耳房,带一个小院子,一个月租金一贯钱;中房两大间两个耳房不带院子的,一个月租金六百文;一大一小一个耳房,不带院子的,一个月租金四百五十文。”
“那就先看看带院子的大房子吧,要离矾楼近的。”
虽然。
杨蔓娘目前浑身上下才一两银子,但是按着跟报房的最新的契约。
她只要这一个月按时完成小说的字数,就能拿到十两银子。
所以。
杨蔓娘倒是不排斥去看一看大房子。
毕竟,一步到位的话,也就不用再搬了。
也省得家里添置的坛坛罐罐,以后再搬来搬去的麻烦。
哎呀!
果然人不可貌相。
这小娘子是个大主顾啊!
两个店宅务小哥儿闻言,顿时眼睛一亮。
杨蔓娘的房租越贵,他们拿到佣金提成自然越高,二人顿时劲头更足了。
一个倒茶。
一个连忙起身,从抽屉的名册里找出附近几条街可以租赁的房子。
“带院子的房子,目前御街和马行街牛行街都没有,潘楼南街和保康门街倒是各有一处,我带娘子去看看吧。”
做这一行儿的,查看名册只是处于职业习惯。
实际上,什么房子合适,原本就心里就有数。
店宅务很快便合上名册。
找出房子的钥匙道。
不知不觉。
对杨蔓娘的称呼从小娘子变成了娘子。
“也好。”
潘楼南街的房子,在巷子的最里面,虽然面积大,但是背靠二层的金银楼,几乎屋子的所有的阳光都被金银楼给挡住了,光线不好,杨蔓娘看了不是很满意。
之后,又去了保康门街。
保康门街的这一处房子,杨蔓娘几乎是一眼就喜欢上了。
这是一座一进的小院子,坐北朝南,光照充足,三间正房,两边儿各有一间耳房,专门用来放杂物和粮食木炭。
院子里还有两棵老杏树,虽然如今冬天杏树有些干巴巴的,但是透过这些长长的枝桠,依旧可以想见夏天杏子成熟时候的硕果累累。
店宅务小哥见她喜欢,笑着介绍道:
“这两棵杏子树,是这房子建成的时候就栽下的,上一任住在这屋子的,还是一位大理寺的官员呢!”
“唔。”
杨蔓娘点了点头。
她知道这话店宅务并没有说谎,大宋很多官员都在汴京没有房子,租住公租房,不算什么稀奇事儿。
她更看重的,是这里离朱雀门报房和矾楼都不远,走路还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可以说通勤方面是非常方便了。
而且,这房子的西边是州桥夜市和保康门瓦子。各种小食店和香引子店极多,卖小米水饭的、卖炙肉的、还有干脯、莴苣笋、羊肉小馒头,细索凉粉儿,芥辣瓜儿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还有那义塘的甜瓜、卫州的白桃、南京的金桃儿和水鹅梨,以及药木瓜、水木瓜、荔枝膏,也都是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成高高的垛儿。
杨蔓娘之前一路过来的时候,还瞧见两边小店外摆着的那热气腾腾的灌汤包、烤生蚝、铁板烤猪皮、果木翅羹,鳝鱼猪肚汤,还有大名鼎鼎的酥油鲍螺。
还有那推着小车卖精品小甜食的商贩,沙糖菉豆、黄冷团子、水晶皂儿,鸡头穰冰雪、细料馉饳儿、麻饮鸡皮、脂麻团子、熟林檎、江豆碢儿之类的,各类吃食琳琅满目,放在漂亮的小碟子里,非常的精致可口。
可以说,住在这里,只要你手里有银钱,就不愁买不到想吃的美味小食。
而且。
这里出院子往北边儿走一刻钟便是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再往西就是太常寺和开封府衙。
再往北走一条街便到了御街,桑家瓦子,鼓楼,金银交易所,王氏染红胭脂铺,苏式金楼,还有高阳正店,中山正店,楼山洞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铺、李家香铺、朱骷髅茶馆儿,李四分茶店,鹿家包子铺,以及各类羹店、酒店、分茶铺子、香药铺子,都在这一片儿。
可以说是生活便利,逛街娱乐也很便利。
这院子不光杨蔓娘自己觉得满意,她相信爱热闹的老三杨盼娘会更满意。
虽然,南熏门那边刚交了房租没几日,可以再住满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