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盛安县陈平业杀妻案重审……

衙门外看热闹的百姓渐渐散去,只剩零星几个吃饭都不用放盐的闲汉,揣着瓜子侃大天。

陈琰登上马车,觉得不对,撩开车帘一看,一老一小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混在闲汉之中,聊的热火朝天。

他叹了口气,令马车停一停,跳下车去对“老闲汉”道:“爹,您怎么又带着孩子来凑热闹?”

老闲汉“嘿”一声:“你娘担心你。”

小闲汉也“嘿”一声:“我娘也担心你。”

陈琰一脸无奈,将平安抱上马车,又去搀扶陈老爷:“走吧,回家。”

“玉官儿,虽说孟家姑娘嫁的是北陈家,可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她死的那样惨,也是咱家的罪过。如今让你袖手旁观,你只怕不肯,我跟你母亲是这样想的,你帮孟家打完这场官司,今年的春闱就先不要去了,暂避锋芒,韬光养晦,咱家这些家业,以后也要人打理。”陈老爷道。

平安也很郑重地点头。

陈琰觉得好笑:“你听懂了么,就跟着点头?”

平安总结道:“爹爹别去考试做官了,咱家有的是钱!”

陈琰忍俊不禁。

陈老爷又道:“话糙理不糙,再不济还有平安呢,平安长大接着考就是了,是不是,平安?”

平安:??

陈老爷朝他眨眨眼。

平安立刻道:“平安将来必定考个状元回来!”

“状元太惹眼,探花就行,咱也别累着。”陈老爷道。

“行吧。”

祖孙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陈琰心里五味杂陈,他自来觉得父母更关心自己的学业和家族的荣兴,如今竟为了他的安危劝他放弃科举。

可他十年寒窗付出的心血,又怎么甘心放弃呢?

……

冬至过后,地处江南的盛安县难得飘了几片雪花,一觉醒来,地上积了薄薄一层积雪。

平安带着阿蛮、小福芦在院子里堆了个巴掌大的雪人,不到半个时辰就融化了。

阿吉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梅花印,刘婆婆包了马蹄鲜肉的馄饨,还特意包了一碗小小的,平安也能一口一个。

盛安县自古有“晒冬至”的习俗,冬至前后,逢天气晴好,人们会将家里的被褥枕头挂在院子里晾晒,挂满整个院子,小孩子们总喜欢钻来钻去捉迷藏,一不留神推倒一片,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童年。

河道的清淤工作终于接近尾声,民夫开始撤出陈家巷,河道女尸的话题热度渐渐降下来,人们要开始忙碌着为入冬做准备了。

阿蛮出门帮阿娘买针线,从外面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我看见几顶官轿朝衙前街去了,跟上去一看,几个红袍高官进了县衙,还有兵丁护送,仪仗甩了半条街,可威风了!”

平安第一时间拽上祖父跑去县衙看热闹,去的有点晚,县衙栅门外已经被围观百姓堵得水泄不通。

原来热度还在。

陈老爷只得再次将平安扛在肩头上。

“听说此案上达天听,圣上震怒,特地派来钦差重刷案卷的。”四下百姓们议论纷纷。

平安借着身高优势,看到堂上几个红袍高官有条不紊地查看卷宗,审问嫌犯,从容有度,不怒自威。

他们不用像老爹那样奔走呼号,不用像孙知县那样装腔作势,就能将案情梳理的明明白白。平安看呆了眼,原来这就是权力的力量。

他还天真的以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尸体重见天日,在老爹和孙知县的帮助下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原来还是要依靠朝廷大员的助力。怪不得小说话本儿里常写,冤案想要翻供,要靠皇帝派来的钦差。

县衙门外的百姓来来走走,直到晌午,才有兵丁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将一张巨大的布告贴在告示墙上。

一个生员自发站出来为百姓们诵读。

盛安县陈平业杀妻案重审结果如下:

陈平德调谑长嫂,致其自尽,禽兽行径,泯灭人伦,拟判绞监候,以其年幼,听候圣裁;

陈平业意图阻拦妻子自尽,不慎将其误杀,以过失杀人论,本应轻判,然其诬告孟氏通奸,依律反坐,且罪加一等,拟判杖责九十,发配三千里;

蒋氏为掩盖其子罪行,教唆沉尸、盗尸、买通仵作调换尸体,制造伪证,铸成冤案,至三人命丧,罪大恶极,拟判斩监候;

陈琦知情不报,捏造伪证,为家人开脱,拟判杖三十,徒三年;

赖三于前日归案,因贪图钱财,杀死孕中妻子,罪大恶极,拟判凌迟;

刘仵作收人钱财,通伙作弊,判杖责八十充军;

郑仵作于前日归案,因其杀人灭口,埋尸潜逃,虽死莫赎,拟判凌迟;

陈家男仆黄忠,为虎作伥,掩盖真相,拟判杖责八十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