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盛安县陈平业杀妻案重审……(第2/3页)

讼棍冯文杰,助纣为虐,编织谎言为恶人开脱,罪同共谋,着即上报提学道,开除学籍,拟杖三十,徒三年。

知府郭源、按察司佥事吴用,勾结巨室,沆瀣一气,酿成冤案,即日起解除官职,押往都察院待勘。

孟家幼女,贞烈守节,特批字旌表,着盛安县为其修建牌坊,以表其贞烈;

盛安县刑房书吏刘贵,奉公守法,刚正直言,实为良吏,却惨遭杀害,着本县厚葬优抚;

仆妇郝氏无辜惨死,着令蒋家纳银百两厚葬抚恤。

秀才念完告示上的内容,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为冤案得以昭雪而欢呼。

……

“小叔公呢?”平安还以为自己听漏了:“小叔公的学籍不能恢复吗?”

陈老爷也皱眉道:“不应该啊,回头让你爹去问问。”

陈琰得了顾宪的吩咐,安心在家读书备考,直至尘埃落定,顾宪才派人叫他去县衙三堂一叙。

官场中人爱攀关系,也愿意提携同门中的后学末进,刚正廉明的顾宪也不能免俗。

何况陈琰很聪明,带着这件案子直接去了官驿,在他走马上任的路上将他截胡,第一站便来到了盛安县。

新官上任,杂事缠身,他本不该亲身去处理一个县里的案子,可这件事被陈琰宣传的沸沸扬扬,沿路就听到了传闻。

更让他感到神奇之处,是陈琰远离朝堂,竟能一语道破他此行的目的——为扳倒蒋家搜集罪证。

蒋丞是先帝最信赖的锦衣卫,捏造了多少刑狱,陷害了多少忠良,新帝恨他尚且不及,怎可能真的善待。

而扳倒一个大人物,往往会从他的根基入手,那些兼并土地的族人,欺男霸女的恶奴,都可以是有力的罪证,顾宪正是带着这个任务来到蒋丞的老家,出任按察使的。

陈琰看透了这点,直接将蒋家族人的罪证送到他的面前,使他的调查工作有了切入口。顾宪刚直但不迂腐,陈琰这种冲破云雨迎难而上的后辈,正是他所欣赏的。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蒋钰扣押在按察使司,他做下的恶事岂止这一桩,待全部查清,至少也是凌迟,但毕竟涉及锦衣卫,不宜公开,至于你叔父的生员身份,省里有人使绊子,的确有些阻碍,不过我答应你,定会为他主持公道。”

陈琰只能说:“有劳师叔。”

顾宪说到兴头上,给陈琰讲了许多进京参加春闱的注意事项,哪些人要拜,哪些人要躲,茶都喝了三泡,一直说到过晌。

陈琰却对他说:“家中父母劝学生放弃今科春闱,避避风头,学生还在考虑。”

顾宪微哂:“害怕了?”

陈琰一句奉承之词奉上:“有师叔在,没什么好怕。”

顾宪果然受用,朗声笑了:“你这回将两个四品大员拉下马,另有数位大员因此损失了官声,在平江地面上自然没人敢动你,可一旦去了京城,遍地显贵,盘根错节,只怕你老师也未必护得住你。令尊令堂说得没错,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还没有进入春闱考场,就已经自己树敌了。”

陈琰一阵沉默。

“这回怕了?”

“嗯。”陈琰点头道。

“你就装吧。”顾宪拆穿他道:“知道怕,就不会趟这趟浑水。”

陈琰笑道:“魑魅魍魉,何足惧哉?”

“好!不愧是师兄的高足。我将这柄折扇赠你,愿你鹏程万里,青云直上。”

陈琰打开折扇,登时一惊,上书“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①”

君子九思,是前任都察院都御史杨秉桥的手迹。

此人为官清廉、善于断案,平定了许多冤狱,被民间百姓羽化成神,多地的城隍庙都在供奉他的金身,香火不绝。

“师叔,这太贵重。”陈琰推辞道。

顾宪道:“老夫相信你,一定受得起。”

……

离开县衙时,他又抓住了看热闹的老爹和儿子,三人同乘马车回家。

或许是案件重审的结果太令人震撼,一老一小难得没那么聒噪,让陈琰可以闭目养一会儿神。

平安忽然把脑袋凑过去:“爹,你老师是谁?”

“哪一个?”他自小有许多老师,私塾有业师,府学有教谕,乡试有房师,日后考中进士,还会有座师,身居县学,知县也算老师,考入府学,知府也算老师……

“嫡长师。”平安道。

陈琰被这个称呼弄的哭笑不得,更离谱的是,他居然瞬间理解了平安的意思。

“都察院佥都御使,沈廷鹤。”

“那位红袍大人为什么是师叔?”

“他与我老师是同一座师门下,自然要称师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