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捣蛋的祖宗回来了。……(第2/3页)
……
陈琰回来时,林月白将食指竖在唇边,指指榻上的平安,睡着以后就是天使。
天使还是被陈琰脚步声吵醒了,原地拱了几下,一骨碌坐起来,睡眼惺忪地看着爹娘。
陈琰道:“快起来,有两个好消息。”
平安揉揉眼睛,打起精神:“快说快说。”
“小叔公同意去学堂教书了。”陈琰道。
平安欢呼一声,又问:“还有呢?”
陈琰收敛笑容,轻声道:“孟婉的案子,圣上下了旨意,九岁少年既能调谑长嫂致自尽,其淫荒恶逆可见一斑,若因其年少辄行免死,岂为律法之平?着令盛安县不得罚银赎罪,判绞监候,其余一干人犯,从拟定判决,遇赦不赦。”
言罢,陈琰又问他:“能听懂吗?”
平安点点头:“能的。”
朝廷同意判陈平德绞监候,相当于死缓,监禁起来等候明年秋审之后实施绞刑。
除非刑部翻案,陈平德是一定要为孟婉偿命的,而圣上的裁决,谁又敢轻易推翻呢?
那句“遇赦不赦”,更是堵死了陈平德最后的生路,今年新帝即位,明年改元,定会大赦天下,而参与本案的人犯不会得到赦免。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他此前一直担心,圣天子为表慈悲为怀,会饶陈平德一命呢。
听上去是个很英明的皇帝啊!
盛安县天高皇帝远,极少听到京城的消息,平安只记得年初时皇帝驾崩,天下举哀,民间严禁一切娱乐宴饮活动,小姑姑的婚期也延后了一个多月。
平安也听说了新皇帝的一些传闻,他是四皇子,行伍出身,戍守边关多年,平定过七次叛乱,使北疆稳固百姓安定,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太子病逝,他被急召回京,紧接着老皇帝圣体不豫,在正旦大朝时突然晕厥,没几日便驾崩了。
听说老皇帝晚年昏聩,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临终前还下旨让民间选送初潮的少女作为“天女”,与妃嫔宫人一起殉葬。而且先皇长寿,享年八十九岁,在位四十八年,熬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才轮到四皇子,新皇帝登基时也已年过不惑了。
新皇帝登基这一年里,叫停了所有未完工的奢华殿宇、皇家园林,发还了强占的民田,惩办了采办官员,废止了殉葬制度,听说最近忙着收拾锦衣卫和东厂呢。
平安不禁疑惑,如此英明的皇帝治下,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奸臣呢?
……
次日,是南陈家的失学儿童第四次重回校园的日子。
听说又要上学了,孩子们无不怨声载道,卯时就被人从被窝里拽起了,穿衣洗漱吃早饭,各个打着哈欠没睡醒的样子,被父母“押送”至陈敬时家的抱厦之中。
不料陈敬时却更加懒散,半个时辰后才从后宅出来,伸着懒腰来到抱厦门外,“砰”的一脚踹开门,装满墨汁的砚台从门扇顶部翻下来,扣在脚边的地面上,陈敬时抖抖衣摆,仅有几点墨汁溅到了鞋面上,视若无睹的跨过砚台,走进课堂。
孩子们这时才得知新先生是陈敬时,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他离开陈家巷两年之久,真可谓是“儿童相见不相识”了,五六岁的孩子,几乎都不认识他,只有陈平继这样大一些的,对这个小叔公还有些印象。
陈平继捂着额头:“完了完了。”
捣蛋的祖宗回来了。
陈敬时面无表情的扫一眼众人,一共十二个孩子,六个小的看上去还不太识字,六个大的看上去识字不多,他回想起兄长陈敬堂的话,心中暗哂,什么少年感,不太聪明的样子。
他扫一眼讲台后的官帽椅,掀开椅子上的坐垫,果不其然,有一把带刺的蒺藜,接着一脚踹翻了椅子,捡起断裂的椅子腿,截面平整,果然是被人锯过的。
他哂笑:“你们这些小伎俩,未免太过时了。是谁干的,自己站出来,我酌情宽免,若是被我查出来,所有人一起去院子里罚跪,跪到散学。”
此言一出,孩子们面面相觑,这位小叔公,凶名赫赫,有人欲言又止,似乎是想告状,却又害怕被报复,紧张地低下头去。
好在陈平继没让大家为难太久,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陈敬时也没说什么,拎着戒尺狠狠打了他二十下,陈平继的双手瞬间肿成了水晶猪蹄。
不过这孩子早被打皮了,要是怕挨打,也不会成为南陈家的孩子王,带领一干小弟到处捣乱。
陈敬时将一耷写满文字的稿纸拍到他面前:“这是学规,发下去,回去抄五十遍,今晚的功课。”
陈平继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直发晕,伸出两只“猪蹄”问道:“这怎么写?”
“用嘴叼着写。”陈敬时道:“你要是敢不写,我明天把你捆到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