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平安又迟到了。

拜完至圣先师像,再拜先生,四叩首;再拜父亲,一叩首。

陈琰告诉他,以后在学堂里要听先生的话,要克己复礼,尊师重道。小叔公也说了一些勤勉向学的鼓励,还在他眉心用朱砂点了一颗红点,寓意开智;又握着他的小手,在纸上写下一个“人”字,寓意开笔,才算礼成。

平安不知道这套繁缛的礼节是单为他一个人准备的,还是大家都有,只是眼下他们都在忙着补作业,就算问了也没空搭理他。

只见老爹前脚离开抱厦,陈敬时便在书案后头落座,惜字如金地说了句:“检查功课。”

平安便看着族兄们从右到左,从前到后,捧着书本和课业依次走到小叔公面前,磕磕绊绊的背书、检查抄写的作业。

有人挨了戒尺,哭丧着脸,有人侥幸逃过一劫,却不敢显露得意之色,大伙喘气都是小心翼翼的。

十二个孩子全部过一遍,陈敬时才对后排角落里的平安招招手。

平安站起身,走上前去。

陈敬时道:“我说什么来着,还是落到我手里了?”

平安挤出一个可爱的笑,却见小叔公没有丝毫开玩笑的意思,赶紧撤回。

“从前都读过哪些书?”陈敬时又问。

平安道:“读过《三字经》,人之刀,生木羊……”

“别装。”陈敬时依旧沉着脸:“你爹跟我交过底的。”

平安:……

原来早就被老爹出卖了啊。

他只好实话实说道:“跟我娘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还有几首毛诗,《千字文》学到了‘诗赞羔羊’。”

“还真不少。”

陈敬时随口提问几句,平安都能对答如流,他心中已是暗喜,这孩子这般聪慧,怎么从没听阿琰提过呢?

不过到底还是小孩子,随便诈一诈,就把老底全秃噜出来了。

“不错。”陈敬时道:“你这没开蒙的,底子反倒比陈平继他们几个扎实得多。”

陈敬时又打开《千字文》,从“诗赞羔羊”开始,一字一句教他反复诵读,连读八句,为他讲解含义。

再让他尝试背诵,竟然很流利的背出来,没有丝毫错误,连磕绊都不打一下,再问他含义,也能复述个大概。

陈敬时仿佛看见了光,如果不出意外,继他和陈琰之后,陈家即将出现第三个可勘培养的科举人才,至于以后能走多远,还要看如何培养。

他与陈琰从小一起长大,名为叔侄,实则更像朋友,陈琰的儿子争气,他自然打心里头高兴,虽然嘴上嫌他调皮捣蛋鬼灵精,心里却是喜欢的紧。

“小叔公,我哪里说的不对吗?”平安问。

“没有。”陈敬时将书本还给他,话音都变得温柔了不少:“说得不错,去吧。”

平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脸关心的问:“您嗓子不舒服吗?我认识一个很神的郎中,顺便把您的黑眼圈也治一下……”

陈敬时嫌弃地说:“下去下去,话可真密。”

这语气听着就舒服多了,平安拿着书本回到座位上。

才刚落座,就听小叔公宣布:“今日不留功课,放假期间欠下的功课尽快补齐,后天交上来。”

众人齐声应是,纷纷收拾书本和学具,背起书箱离开学堂。

此时才中午,平安很珍惜最后一天半的假期,央着祖父和祖母,全家一起去明月楼吃饭,饭后又去街市上逛,打着买纸笔文具的幌子,买了一堆花花绿绿的玩具,还遇到一个卖海船模型的中年男子。

平安看着那缩小版的精致宝船十分感兴趣,陈琰也上前与男子攀谈,原来他曾是盛江宝船厂的船工,后来朝廷废止下西洋,关闭市舶司,船厂的工匠失业了大半,只留下一小部分继续为漕运衙门供应漕船。

陈琰见他爱不释手:“喜欢吗?”

“喜欢!”平安道。

陈琰让他选一条,付过钱,叫阿祥帮他抱着往家走。

林月白跟他商量:“爹爹给你买了宝船,开心吗?”

“开心的!”平安难以抑制的大声道。

“明天上学可要痛快点起床,不要让曹妈妈催。”

“好的!”

……

平安答应的有多大声,次日赖床就有多严重。

才是正月,窗外的天气跟他的心情一样,阴冷阴冷的。平安用小被子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眼皮像被人缝起来似的,扒都扒不开。

怪不得祖父总说要春暖花开了再送他上学,这样的天气,憋着尿都不想起床,何况是上学啊。

曹妈妈催了七八次,明明见他已经睁开眼坐起来了,出去端个早饭的功夫,人又缩回被窝里去了。

最后索性叫九环一起将他拉起来,一件件的套衣裳,像在摆弄一只软手软脚的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