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早知道揍一顿这么管用………

平安只恨自己人小腿短不会飞,刚跑进大门,就再次被陈敬时堵在学堂门外。

他讨好地笑着:“小叔公早哇~”

“少来套近乎。”陈敬时板着脸。

“先生,我错了,下不为例。”平安赶紧认错。

陈敬时问:“上次是下不为例,这次还是下不为例,还打算有多少下次?”

平安自知理亏,无话可说。

陈敬时提起戒尺:“伸手。”

“……”

平安伸出右手,右手要画画,又换成左手,可他是左撇子,要拿筷子吃饭,犹豫一下又换回右手,宁愿牺牲写字画画的功能,也要保留基本的吃饭功能,不要被饿死……

“挑好了没有?”陈敬时问。

就这只吧,平安闭上眼睛。

陈敬时气得想笑,一手捏住他的指尖,一手高高举起戒尺。

“啪”的一声脆响,一尺子贯穿手心,敲的他整只手都麻了,然后才觉出疼来。

“啪。”

平安疼出了双下巴,想缩手,却被小叔公用力钳着,如是又打了三下,眼睁睁看着手心红肿起来。

严格来说,他这辈子还没挨过打,不知道原来戒尺打人这么疼,好似过年的炮仗还没扔出去就在手里炸了。

“记住疼了没有,以后还敢迟到?”陈敬时问。

这时候不说话还好,一张嘴眼泪先掉下来,好像有口气梗在喉头,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只能摇头,泪花都甩出去两颗。

陈敬时心里暗想,这也太怂了,没打几下,哭得这么可怜。

于是不自觉放缓了语气:“小惩大诫,下不为例,回去吧。”

平安转身要走,还不忘回来给他鞠了个躬,才回到课堂。

陈平继在后排朝他扮了个鬼脸,很幸灾乐祸的样子,不过片刻之后,就从后面传过来一瓶消肿镇痛的药膏子。这家伙久病成医,每天背着十几瓶青红伤药,就算所有人挨了打都够用。

堂姐们看他可怜,正要出言安慰,陈敬时便走进来,开始上课。

平安忙收好药膏,擦干眼泪,拿出《千字文》。

……

平安挨了打,林月白固然心疼,拉过小手来看一眼,立刻就被他抽走了。

都已经不怎么疼了,小孩儿也是要面子的。

饭桌上,陈老爷和赵氏谈起陈琰小时候有多淘气,被先生揍得多惨,举了一大堆例子,似乎想以这种方式安慰他。

平安故作难过,听了老爹好多八卦。

陈琰全程皱着眉头,关他何事?为什么不说陈敬时?

平安今天倒是利索了不少,吃过晚饭就去背书了,生怕第二天再迟到,早早地爬上床去。

夫妻俩面面相觑,这还是破天荒头一回,早知道揍一顿这么管用……算了,亲生的,下不去手,还是交给别人揍吧。

……

翌日清晨,翠竹掩映的小学堂里书声琅琅。

竹姐儿和丹姐儿一个坐平安左手边,一个坐后面,两人没要有认真读书,翘首望向门外。

已经卯时正了,小叔公随时会来,平安和阿蛮他们还没到?不会又要迟到吧?

正为他们担心,就见三道人影,“嗖嗖嗖”地蹿了进来,两人目瞪口呆,仿佛见到了传说中轻功。

“平安,你又赖床啊?”竹姐儿问。

“浅赖一下。”平安庆幸道:“这不是赶上了吗?”

陈敬时走进来,背书声渐渐变小,众人端坐,等他一个个地检查功课。

平安已经学完了《千字文》,十分顺畅地背完最后一段,解释道:“如果不能明白这些道理,就会愚昧无知的度过一生,就像‘焉、哉、乎、也’这些毫无意义的谓语助词。”

陈敬时微惊:“谁教你这样解读的?”

平安道:“先生昨天说,‘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这两句没有关联,可我自己觉得是可以连起来读的,不知道对不对。”

陈敬时深知这种“独到见解”的可贵,笑着夸赞道:“释义没有对错,只要有理有据,就是对的。”

平安被夸了,也很高兴。

又听陈敬时道:“《千字文》学完了,今晚温习一遍,明天开始学《龙文鞭影》。”

平安点点头,给先生鞠个躬,就下去了。

回到家里,陈琰替他找出《龙文鞭影》,并做简单介绍。

龙文良驹,望鞭影而行,顾名思义,助力广大学子逸而功倍的疾驰腾飞。

其实是一本典故大全,集合了古代名人的逸闻趣事,且四字成句,对仗工整,合辙押韵,可以为以后作诗、写八股文打下初步的基础。

内容其实比“三百千”这些识字课本有趣得多,在小叔公的耐心指点下,平安依旧学得很快,只是每天卡点往学堂跑,他自己辛苦不说,旁人看着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