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祖父救我!小叔公疯了!……

课后,陈敬时将平安叫出去单独谈话:“让你找一两人辅助,谁让你拉上所有人了?你这叫冗员,是官场大忌。”

平安忽闪着眼睛:“又不用发工钱。”

免费的,都是免费的。

陈敬时:……

一时间,学堂里人人有事做,事事到个人,有人负责开关门窗,有人负责洒扫庭院,有人负责维持早课秩序,有人负责收发功课。

平安只需要上传下达喊口令,而陈敬时这个第一受益人自然也没了话说。

第一天散学后,平安就将一张课堂记录汇报给他。

某某斜眼捂嘴,某某揉眼睛抠鼻孔,某某持续转笔,某某和某某交头接耳密谋坏事……

陈敬时皱眉咋舌:“这是谁写的,上辈子干锦衣卫的吧?”

“这我不能说,要保密。”平安道。

“……好吧。”陈敬时将那张“情报”折叠起来:“干得不错。”

自这天起,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书声琅琅中,时光渐渐流逝,转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起床也不再是特别困难的事。

这天休沐,平安穿一件豆绿色的薄袄,梳着两个小鬏髻,跟在娘亲后面爬上马车——今天是“陈氏糖坊”开业的日子。

他在马车里把娘亲全身上下夸了一遍:“娘亲今天真好看,耳环也好看,胭脂也好看,衣裙更好看,绿色显气色,裙摆的竹叶也很雅致……”

林月白对陈琰道:“学会了吧,夸人要夸到细节。”

“会了。”陈琰今日穿一身剪裁得体的松绿色湖绸直身,束以同色丝绦,腰悬羊脂玉佩,与妻子衣裙相呼应的深绿色竹叶荷包。他懒洋洋地靠在车壁上道,悠悠叹道:“春至人间花弄色,晓天滴露牡丹开。①”

林月白骤然色变,紧张的看一眼平安,用口型示意他别乱说话!

陈琰笑得不以为意,小小一只哪里听得懂。

平安用手背垫着着下巴,趴在窗户上看街景,但也把老爹的“诗句”听进了耳朵里。

不知要用多久才能学到老爹的本领,遇到美丽的人物风景,不再用一句“哇塞”表达喜悦。

陈琰的身份不宜在这种场合露面,林月白陪他坐在马车里,只有平安下车,和前面马车里的祖父汇合,去糖坊接待前来道喜和观礼的宾客。

“东家来了,放鞭。”贺掌柜一声令下,便是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炸响,满地红屑,分外喜庆。

陈老爷将平安扛在肩头,平安扶着门柱和门楣坐稳,抓住匾额上覆盖着的大红绸向下一扯。

一片鼓掌叫好中,黑檀木匾额上,“陈氏糖坊”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显露出来。

“听说陈家的糖坊制出了洁白如雪的西洋糖!”

“那高低得进去看看。”

“看什么,听说西洋糖价比黄金,你买得起吗?”

“看看总是不要钱的吧。”

百姓们围在糖坊门口探头探脑。

贺掌柜站在门口,热情像大家作揖:“诸位高邻热情相贺,小店蓬荜生辉,提前准备了五百份白霜糖试吃装赠送,欢迎进店领取,先到先得!”

车厢里,陈琰正撩着车帘往外看:“那个‘试吃装’是……”

“是我儿的主意。”林月白得意道。

陈琰道:“看来我此前多有误解。”

“什么误解?”

“平安不完全像父亲。”陈琰道。

……

午饭后,陈敬时来了,拿了一副画作让陈琰题诗,谁知陈琰不在书房,倒是平安趴在书架前的梯子上翻箱倒柜。

四目相对,陈敬时仰着头对他说:“下来,看看小叔公的新作。”

平安从梯子半截处跳下来,好奇地凑上去。

陈敬时一面将书桌上的文房四宝挪开,一面对平安道:“你爹作诗还行,作画却不如我。”

“才不是呢,我爹的画也很好看,不信您瞧墙上。”平安争辩道。

陈敬时道:“早就看见了,把墙壁画成这鬼样子,他以为自己三岁?”

“陈三岁。”平安笑道。

陈敬时也笑了几声,将画轴打开,平安不禁轻呼,竟是一丛明艳动人、栩栩如生的牡丹。

“小叔公,我想起一句诗。”平安道。

“诗?”陈敬时无比惊喜,立刻从笔架上挑出一支适合题字的毛笔,点水研磨,很快便蘸饱了不滞不稀的墨汁:“拿着,你来题。”

平安直摇头:“我还不会写字呐,会把画弄坏的。”

陈敬时不以为然,五岁作诗,多难能可贵啊,不论多么幼稚,都比一幅《牡丹图》珍贵多了。

“不妨事,已经识得那么多字了,试着写一写。”陈敬时催促道,“要赶快写,不然一会儿该忘了。”

……

铅云低垂,燕子在檐下低低的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