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底下最好的娘亲!(第2/3页)

“闹着玩,也要别人觉得好玩,你这是作弄人。”林月白此时得了理,态度大变:“堂嫂你也知道,我们平安从小怯懦,这才让阿蛮陪着上学,你们平信总惹事,让别人家很为难。”

“他胆小怯懦,你认真的吗?”李氏简直无语:“再说平信又没欺负平安,你为难个什么?”

“他是没欺负平安,可耽误我们平安读书啊。”林月白道:“你可听说过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粥?”

“你怎么骂人呢?”李氏急了。

“我也是就事论事。”林月白道:“我们家平安,以后是要像他爹一样,考举人、点进士,将来还要当宰相的!跟你们平信一起读书,不知要耽误多少功课……”

“你想怎样?”李氏警觉地问。

林月白道:“不是说了么,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等我夫君回来,大家商议一下,这种寻衅滋事的孩子该不该继续留在学堂。”

“你……你疯了吧?”李氏道:“族学又不是为陈平安一个人开的,能任由你说了算?”

林月白看着她:“那你就试试看。”

李氏瞪她半晌,忽然泄了气:“弟妹啊,大家都是亲戚,说话做事留点余地……我回去一定好好说说他,让他别再惹事了。”

林月白道:“堂嫂,这话跟我说不着,得跟苦主去说。”

李氏咽下一口气:“我这就带他去给玉凤道歉,行了吧。”

林月白又堆起一脸礼貌的笑:“我送送你。”

“不必!”

李氏母子一走,林月白瞬间换上一脸不屑:“跟我来恶人先告状,不知轻重。”

转而对曹妈妈道:“别怪阿蛮了,先生要罚是因为坏了学堂的规矩,我们当娘的心里得清楚,孩子没有错。”

曹妈妈惭愧难当:“我带着两个孩子来上工,蒙大奶奶关照,给他们吃穿给他们治病让他们读书,她有一万个理由也不该给大奶奶惹事。”

“这算什么事。”林月白道:“他们衣裳都湿了,明天伤风着凉发高烧才真叫给我惹事。”

曹妈妈如梦方醒,忙推着三人往东院走:“赶紧换衣裳,我这就去熬姜汤。”

……

天黑如墨,暴雨如注。

一队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身影,冒着大雨走在泥泞不堪的江堤上。

一直走到一处观潮亭,才摘下斗笠,脱下蓑衣,露出那一张张神色凝重的脸。

孙知县的脸色是铁青的,嘴唇也冻得发紫,可他根本顾不上通体的寒冷,看着寸寸升高的水位线,仿佛预见了大堤溃决的恐怖场面。

工房司吏展开一幅防水的水文图,向众人汇报汛情、水位,又说:“海啸赶上春汛,不啻于雪上加霜,幸而去年年底加厚了大堤,不然根本顶不住这样的洪水。”

孙知县感激的看向陈琰,去年听了平安的话,清理河道淤塞,不但在河底挖出了孟氏的真尸,还听从陈琰的建议,用挖出的淤泥加固了五十里堤岸,当时全县上下怨声载道,怪他劳民伤财,本想防患于未然,不想无心之举不但救了全县百姓,也救了自己一命。

河道失修等同丢城弃地,朝廷才不会考虑海啸加春汛这种极端情况,只管拿知县的脑袋去向百姓交代。

“大老爷,现在有两条路可选。”迎着烈风和江潮,工房司吏大声道:“一是在南岸选一地势低洼处泄洪,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众乡绅急了,纷纷激烈反对,南岸的地势低洼处是万顷良田,盛安县最肥沃的土地都在那里,各家都有田产。

“那就只有加固堤坝,全力抗洪。”工房司吏道。

众人忙道:“这个好,这个好,一定要确保堤坝万无一失。”

“征调民夫继续加固堤坝,打木桩设围挡,务必要在海啸结束前顶住洪水!”孙知县朝众人拱手道:“该是诸位施以援手的时候了,待洪水退去,本县必定在这观潮亭中立碑,表彰诸位乡绅的高义。”

众人皮笑肉不笑的道谢,把他们抓到江堤上来淋雨踩泥坑,果然是为了敲竹杠,可是没办法,这些乡绅的田产、庄园、族人都在此地,一旦决堤,损失可就无法估量了,因此他们与县衙是利益共同体,只要孙知县不借机横征暴敛,他们还是愿意捐钱捐粮的。

孙知县朝众人拱手作揖:“诸位,大灾面前,唯有通力合作,共克时艰了。”

众乡绅也忙起身还礼,纷纷表示全族男女老幼供县尊调配,并商量每家派一二年轻子弟守在堤上,保持顺畅沟通。

乡绅们散去,孙知县只留下陈琰叔侄在观潮亭中,当着一众佐贰杂官,朝他们深深一揖:“你们叔侄父子三人,都是本官的恩人!”

陈琰忙道:“县尊爱民如子,才有今日因果,是苍天有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