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你们是亲亲爱爱的两口子……

陈琰拿上描红本,带着平安往外走。

平安万没想到刚来京城不到一个月,就见到了《奸臣录》作者本人,这使他不得不重新整理思绪。

回去的路上,他都在努力回忆《奸臣录》扉页的作者简介,姓名、籍贯、生辰、生平……

杨贯,景熙五年由兵部尚书调任南直隶工部尚书,此后的政治生涯中,唯一的任务就是督造皇陵,大概命里就跟皇陵杠上了……

因为余生太过清闲,杨贯开始著书立说,且因长寿的关系,成为四代王朝的见证者和朝局变幻的窥探者,其中《奸臣录》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也是对后世史学界影响最大的作品。

再回到老爹的时间线,景熙五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陈琰因提出治理土司的策略而升任兵部右侍郎,成为杨贯的辅佐官员,同年,杨贯就被赶出京城修皇陵去了。

也就是说,在原剧情中,杨贯大概率也是被老爹撵出去坐冷板凳的,至于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大概跟这辈子差不多,嫌他烦人又碍事吧。

有过节之人写出的历史,有多少虚构抹黑的成分呢?

平安不知道,只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全家消消乐”的结局。

所以赶走杨贯,他并没什么好开心的,甚至骂了杨贯,也只出于这几年“劳心劳力”满肚子怨念的宣泄,和此人针对打压老爹的愤恨,但杨贯毕竟只是一个记录者,从理智的角度讲,他的笔下或许带有感情色彩,但依然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不改变事情的本源,仅仅扳倒笔者,依然化解不了真正的危机,可他仿佛置身重重迷雾,什么时候才能拨云见日,触及本源呢?

离开翰林院的大门,父子俩便很有默契的不再提不开心的事。

两人先去戴馥春买香盒,掌柜听说是碧玉灵芝纹香盒,便将他们请到楼上喝茶,还有小孩子也能喝的山楂甜茶。

这款香盒要预定,一个月内送货上门,但只收现银,不收纸钞。

不愧是高定,付款方式都有要求。

平安朝老爹咧嘴笑,他只有十六两现银,还差五两。

陈琰无奈,只好自掏腰包帮他补齐。

如此一来,家里最穷的两个男人,变得更穷了。

走在热闹的长安大街上,平安又想吃得意楼的酱肉丝和一品豆腐,两人便加快脚步回去约娘亲,吃大户。

“不要跟娘亲提翰林院的事,免得让她担心。”陈琰道。

“哎,娘也不让跟爹提家里的事,怕爹担心。”平安摇头道:“好好好,你们是亲亲爱爱的两口子,孩子可以承担所有……”

陈琰哑然失笑:“这叫什么话。”

街边熬糖饧的摊子,飘来阵阵焦香,平安决定自掏腰包请老爹吃糖。

陈琰看着摊主用两根竹棍挑出一块琥珀色的糖稀,两手快速一绞,绞来绞去,那黄色的糖稀开始拉出银白色的丝线,浓浓的香甜味散出来。

太幼稚了,陈琰表示拒绝。

于是平安拿着两根木棍边绞边吃:“京城什么都好,就是糖的种类太少了,昨天跟娘亲逛到一家南货铺子,陈氏白霜糖居然要二两银子半斤,怎么不去抢?”

“这叫奇货可居。”陈琰道:“再说南北货运成本也不低。”

“咱们也可以在京城开一家陈氏糖坊。”平安道:“这钱不赚白不赚。”

“这要回去跟你娘商量,爹不管账。”陈琰道。

“咦?娘亲说她说了也不算,让我跟爹商量……你们踢皮球!”

“呃……”陈琰赶紧转移话题:“你上午说郑先生只讲书里的内容?”

平安点点头,生怕老爹把好脾气的郑先生给换了,赶紧解释道:“不过我也能理解,小叔公学的又多又杂,不是一般秀才能比的,不用强人所难。”

陈琰不置可否。

平安又问:“爹,那杨贯不会回来了吧?”

陈琰道:“诣山陵,少说要三年五载,届时的京城早已物是人非,他待不下去的。”

平安举糖欢呼。

他如今内心都变得强大了,尽管杨贯还是有可能写书蛐蛐老爹,但只要改变老爹和全家结局,随他妙笔生花也无法颠倒黑白。再说哪个大人物没有黑粉,不遭人妒是庸才。

陈琰笑道:“所以爹是彻底清闲了,以后有更多时间盯你读书了,开心不开心?”

平安笑容尽失,开心个de……不能说脏话,说脏话不是好孩子。

陈琰道:“你说得对,一般塾师能把‘四书五经’讲明白,确实已经尽到职责了,你想听天文地理,历朝典故,爹散衙后可以再给你讲一遍。”

“也没那么想听……”平安道。

陈琰道:“不费多少功夫。”

“是我脑袋小,每天装不下太多东西。”平安找借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