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有这么好的心态,做什……
平安觉得自己这辈子命是真好,不但进皇宫不用买门票,还能免费观赏大型沉浸式情景剧——珉王绕柱。
比较遗憾地是兜里没带瓜子。
平安一边看戏,一边叹气——虽然他和珉王是好朋友,但这回他站皇帝大叔,卖给别人五两,卖给亲爹五百两,这千古孝子,不打死留着过年吗?
珉王绕柱十数圈之后,跑得嗓子都快冒烟了,他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尽管父皇人到中年,论其体力耐力,依然比他强得多!
他开始尝试高挂免战牌:“父皇,停一下!臣有话要说!”
皇帝停在原地,面不改色,他也不怕李泊言跑出大殿,外面扛着金瓜的大汉将军一把就能将他像鸡崽子似的拎回来。
珉王气喘吁吁地讨价还价道:“鉴于您我之间的亲缘关系,臣决定给您一个半价优惠,不要五百两,不要四百两,只要二……”
“二百五”这三个字卡在喉间,愣是没敢说出来。
“多少,二两五?”皇帝问。
珉王喉头一紧,经过须臾的天人交战,硬着头皮道:“父皇圣明!”
皇帝哂笑着,令吴用去拿钱。
二两五钱银子,小小的两枚银锭,珉王抖抖衣袖刚打算接,又被吴公公撤了回去,然后当着他的面拿出小银钳,将一枚银锭剪下一角,用戥子称出足两的五钱,与另一个小银锭一起交给他。
真是一分一厘也不肯多让啊……
“闹够了,满意了吗?”皇帝问。
“满意了。”珉王将一小把碎银子揣进袖子里。
回去的路上,平安怎么想都很亏:“还不如一开始就卖五两。”
珉王免于一场血光之灾,超容易满足的:“你想啊,棋盘上刻了‘九五之尊’,就卖不了第二个人了,也算及时止损,而且他明明可以打死我,却还是给了我二两五,人还挺好。”
平安:“……”
有这么好的心态,做什么不会成功?
他在心里盘算着,大师祖和二师祖那份不能收钱!等明年老爹从豫州回来,趁着还有信息差,在棋盘背面刻一个治水纪念版的标识,至少可以坑他……呸,可以卖他一百两。
……
到了傍晚,皇帝回到中宫探望皇后,今天的皇后不但虚弱乏力,还郁郁寡欢。
最爱的长子离世,最爱的女儿出嫁,璐王前番常在坤宁宫侍疾,她不自在,便打发他回去,璐王便改为每日带着王妃和孩子们来请安,她觉得闹腾,便让他们每十日来一趟,然后独居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对着满屋素净的陈设,连皇庄皇店的账目也懒得过问。
今年皇庄皇店盈收锐减,皇后的娘家兄弟昌平侯今日进宫探病,话里话外都是对长姐的关心,希望能帮她打理皇店生意,为她分忧。实则是眼红皇家产业的巨大利润,想分一杯羹。
其实皇帝对这位不学无术的小舅子已经很照顾了,前年刚将三座皇庄并二百多顷良田赐给了他,今年又盯上了皇店,着实有些贪心。
“他看中了哪里的店铺?”皇帝问。
“琉璃厂。”皇后答。
如果所记不错,皇家在琉璃厂一带有四十多间店面,营销官窑琉璃,自从海禁之后就不太景气了,朝中勋贵极少有人看得上琉璃生意。
昌平侯倒是有眼光,看出了朝廷欲重开料器厂的风向,不过既然要重开料器厂,皇帝不可能任由如此紧要的产业被外戚插一手,出于夫妻多年的默契,皇后严词拒绝了昌平侯。
昌平侯显而易见的失望,没坐一会儿就借口家中有事,先告退了。
皇后因此更加心灰意冷,她对这人世尚有牵挂,牵挂她的人却越来越少。
为君孤独,为后又何尝不是。
正如此时,皇后决定将手中剩余的皇庄皇店一并交由皇帝唯一的妹妹平宜长公主和淑妃打理,换个耳根清净,因庄妃的娘家兄弟比之昌平侯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后打算只给她一些无关紧要的产业。
皇帝看着无欲无求的皇后,心中五味杂陈,民间常说没有子息的妇人注定晚景凄凉,他不希望如此,堂堂中宫皇后,连自己辛苦经营六年的皇产也要拱手让人?
夫妻二人聊到深夜,在皇帝的劝说下,皇后终于同意只让出一部分皇店,缓解一些劳累。
皇帝又提起了璐王。
毕竟也是在皇后膝下养大的孩子,皇帝希望他们能亲近一些。璐王今年得到岁赐,将丝绸、布帛甚至赐给王妃的珠玉宝石统统折现,与金银一起捐给了户部,专款专用于豫州蝗灾,在他的领头下,京城的皇亲勋戚、官绅大户纷纷慷慨解囊,短短数日,捐款数额已经达到了八万两。
豫州河道捷报频传,沈廷鹤与陈琰分工协作,到处封堵决口,并在关键位置修筑堤坝,只等来年春汛,束水将河道淤泥冲进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