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殿下怎么总跟陛下一起……(第2/3页)

珉王:《记不太清》……

当晚命人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搬进乾清宫侍疾。

皇帝病得昏昏沉沉,处理过几分要紧的票拟,吃过太医开的安神药,径直见了周公。睡了许久,感觉有人扶起他的身体,多年从军的敏感使他猛地睁眼,见是李泊言在帮他擦脸,便又睡了过去。

一直睡到寅时初刻,生物钟促使他缓缓睁开眼,不知怎得捂出一身汗,门窗都紧闭着,湖绸的中单黏腻腻地贴在身上。

不及细思,珉王端着一碗红糖水进来禀告,几位阁臣正在殿外侯旨,询问今日是否视朝。

皇帝摆手让他们进来,今日辍朝,只商议几件要紧的政务。

四位大学士一进来就愣了,好在他们都有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稳稳当当地恭请圣安。

皇帝惺忪之意渐退,才察觉不对,往头顶一摸,薅下一条鼠灰色的抹额,上头绣着祥瑞福贵的凤穿牡丹纹……

皇帝瞪向珉王,口中发出“啧”地一声。

珉王惊呼一声:“父皇不要见风,快带回去!”

皇帝抡着抹额朝他抽过去。

“不带就不带,但不能下床。”珉王抄起脚踏上的革履就外跑。

阁老们同时向后撤了一步,眼看着皇帝赤足下地,抓着珉王的脖领子拎了回来。

……

珉王今天又告假了。

平安跑去问胡师傅,胡萦说是着了风寒。

平安就奇怪了:“殿下怎么总跟陛下一起生病?”

胡师傅让他慎言,不可以公然议论皇帝的病情,这是大不敬。

平安遂伏在他耳边,小声问:“殿下怎么总跟陛下一起生病?”

胡萦:“………”

平安并没有得到答案,好在刘厦拿着一份图纸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图纸上是一套蒸馏酒精的玻璃装置。

他并不是不关心皇帝大叔的身体,旧伤反复感染的首选当然是青霉素,他曾盯着发霉的橘子整整七天,最终还是放弃了,听说这东西杂质浓度稍高一点,就是见血封喉的毒药……虽然能得到一瓶见血封喉的毒药,但他并不想靠刺王杀驾青史留名。

陈敬时还笑他,是想学早年间的一位圣贤,人家“格竹”他“格橘”,琢磨出什么圣人之理没有?

“做人要有格局。”平安道。

他决定退而求其次,尝试一种做法更简单的抗生素——大蒜素。

但在提取大蒜素之前,要先点亮蒸馏酒技术,其实时下已经有了蒸馏酒的雏形,他在书中看到过“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的记载,所以他们巡访了几家大的酿酒作坊,绘制出一套蒸馏器皿。

平安散学之后,就将这些奇怪的异形容器图纸拿到玻璃局下单。

次日,珉王殿下终于回到了学堂,只是气色不太好。

“哪里不舒服吗,殿下?”因为《奸臣录》的记载,平安还是很关心他的身体的。

“还活着……”

平安又问:“陛下的圣体好些了吗?”

“好多了。”

“那就好。”平安松一口气。

珉王突然抓住他的两只手臂,晃晃晃,像能抖出什么好主意似的。

平安被他摇得七荤八素,好险没把早饭摇出来。

“你上次说的大蒜素,能救我的命……呸,能治我父皇的病吗?”珉王问。

因为八字还没有一撇,平安只说想做一种非常赚钱的补品,珉王当时也只对银子感兴趣,这会儿可以联想到救治皇帝,那就再好不过了,毕竟他一个人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我也不知道。”平安一本正经地瞎编道:“我也是几年前在一本古籍上翻到的方法,用烈酒和捣碎的大蒜制作大蒜素,可以治腹泻、治风寒、缓解肝风肝阳,还可以滋补身体,可惜那时不会写字,没有抄录下来,后来再没见过那本书。”

反正他说什么珉王都会相信……

不过这次珉王学会质疑了:“为什么不直接吃蒜?”

“大蒜里没有大蒜素,要捣碎或者切碎才能产生,而且含量很少,除非吃一整筐……也吃不下啊。”

“有道理……”珉王的目光又坚定了几分:“一定要尽快做出大蒜素。”

珉王午膳吃得很快,饭后小伙伴们去研究所各忙各的,珉王则破天荒地独自回到博兼堂。

等平安回来的时候,只见他蹲在地上鼓捣什么东西,满室都是大蒜的刺鼻气味,墙根下数个蒜臼排成一排,原来他在捣大蒜。

平安捏着鼻子,“殿下,你这‘尽快’也太快了吧?”

珉王鼻子上系一根绦带,瓮声瓮气地说:“生死攸关,当然要快了。”

“不是说陛下好多了吗?”平安惊道。

“是我比较生死攸关。”珉王发现,父皇已经基本掌握了揍他一顿就能使病情好转的规律,给他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