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可以制作一种蒙汗药。……(第2/3页)
“我疯了吗?”璐王惊道。
“不要忘了,诏狱只有审讯之权,审完还要送交三法司定罪。”虞侯道:“周沂在诏狱里生扛着是为了什么?不正是等着你拉他一把?你一推三六五,把他逼上绝路乱攀乱咬,把真金白银捐出来的名声败干净,被人弹劾到封地去,可就真的一败涂地了。”
“我担下来,就不败名声了?”璐王问。
“陛下心里已经认定的事,你早该承认了,只要你诚心悔过,为了皇家颜面,他不会把你怎样,还会授意法司酌情轻判。”虞侯道:“周沂最多判个杖刑充军,待风头一过,找人处理掉便是。”
虞侯推着两侧巨大的轮子向前滑行,生疏地拐了两个弯,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新奇。
“这个物件好,无须人抬也可以独自行进。”虞侯道:“替我谢谢宪儿他们。”
璐王心神不宁地应下。
………
这天休沐,平安一觉睡到辰时,起来发现老爹真的剃掉了胡子,他满意地点点头,小伙子真精神!
起床后去玻璃局取回定制的蒸馏器,也没时间研究,一股脑扔在马车里,打算明天一起带去研究所,直接丢给刘厦他们,下午去二师祖家练字,黄昏去大师祖家交功课,忙得晕头转向。
第二天听说一个不得了的消息,王实甫拜了个善于炼丹的道长做师父,要告假上山炼丹。
他爹王侍读差点疯了,苦劝无果后选择了“告老师”——王实甫是三代单传,请三位师傅务必帮忙阻拦。
胡师傅拿着一本《孝经》质问他:“王实甫,你明知自己是独子,焉能修道出家,弃祖宗高堂于不顾?”
王实甫说:“学生加入的是正一派,还不耽误成亲、吃荤,哦对了,以后别称呼学生姓名了,学生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叫神龟居士。”
胡师傅错愕道:“什……神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万事万物皆有始终,正应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实甫道。
胡师傅一口气险些没上来,王师傅接力。
“炼丹是很危险的,那些硫磺、水银都有剧毒,火候控制不好,还易发生爆炸。”
“所以我拜的是给先帝炼丹的守阳道长,他八岁开始炼丹,从没发生过爆炸。”
王时来惊讶道:“你是如何拜得守阳道长为师的?”
这位守阳道长不但为先帝炼丹,还被授礼部尚书衔,赐冠带致仕,领全俸,也就是说,二品以下官员见到他,都要给他行礼,自称“下官”。
王实甫道:“是守阳道长放话说要收一名关门弟子,共有百来人报名呢,学生我披荆斩棘杀出重围,最后只剩十人,他分给我们每人一片药田,让我们铲除杂草,想考验我们对草药的认识,可我又不学医,哪分得清杂草和草药啊。”
“那你怎么……”
“我灵机一动,把看着像药的全拔了,气得他老人家白胡子乱颤,果真不让我走了,非要留我在山上干活抵他的草药钱。”
“………”
王师傅掐着人中阔步离开博兼堂,换了陈师傅顶上。
陈师傅只有一个要求:“不许吃丹药。”
王实甫总算说了实话:“您放心,我又不是真的学炼丹。”
“那是为什么?”陈敬时问。
“还不是因为这家伙。”王实甫指指平安:“从小看那么多杂书,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害得我们跑断腿、翻烂书,到处寻找解决办法。”
平安随口蹦出“溶解、蒸馏、冷凝、过滤”之类的词,还有一些奇怪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变化,听得他们云里雾里,问他具体怎么做,又常常说不清楚,王实甫想来想去,恐怕只有炼丹之人懂得这些了。
“容易么我。”王实甫道。
平安不好意思地笑笑,前世看书的时候囫囵吞枣打发时间,谁也没想到会穿越啊。
陈敬时又找到实甫爹商议,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反正这小子精力足,上山一个月可以,毕竟守阳道长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用顾虑安全问题,但不能把功课落下,带着功课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凡少一个字,停掉他在研究所的所有活动。
王父倒挺担心守阳道长的安全问题,忧心忡忡地答应下来。
王实甫高高兴兴收拾书箱跑掉了,只剩刘厦和顾金生两个,继续埋头研究蒸馏法提取酒精。
……
王实甫上山时还是深秋,等他回到博兼堂时,窗外已经飘雪了。
他一个月炸了三口坩埚,打破了守阳道长一生零事故的记录……三次。
好在山上的师兄极富经验,指导他通过干馏绿矾得到一种叫做“矾油”的强酸性物质,并进行了初步提纯,因为平安说,有了矾油和酒精,就可以制作一种蒙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