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你是谁的人,有什么目……

“高泰。”纪莘口中重复着这个名字。

“小师兄,你是被他丑吐的吗?”平安道。

纪莘苦着脸直摇手,君子不以貌取人,再说此人只是脸长,远没有到丑吐的地步。

平安又想到刚刚的饭菜里有一道河鲜,担心他食物过敏,扶着他的胳膊:“我送你去医馆吧?”

“不妨事。”纪莘掏出手帕擦了擦头上的汗:“我好多了,咱们回去吧。”

郭恒很忙,又是个严肃的领导,看到纪莘脸色不好也没有主动关心,只是部议的时候让他在一边旁听,换了另一个观政进士做记录。

郭恒在签押房忙到深夜,纪莘就陪着加班到深夜。

郭恒略舒展一下身体,对仍在灯下阅看官员资料的纪莘说:“我老头子觉少,你还是长身体的时候,不用每天陪我熬到这么晚。”

纪莘此时已经恢复如常,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他笑道:“不是学生愿意熬,是有不少人听说部堂赏识学生,拐着弯儿地上门向学生打探消息。”

“不见就是了。”郭恒告诉他,做人要敢于拒绝,做官尤甚。

纪莘也很实在:“学生还未授官,有太多关系不敢得罪,不如在这里躲躲清净,深夜再回家,省却很多麻烦。

“再者,学生将这些官员履历、政绩及考语写成节略,您和两位部堂再看,也可事半功倍。”

所谓节略,就是对文牍的摘要,去其繁冗存其精要,可供上司迅速了解一位官员的履职表现。

郭恒知道纪莘有上进心,叮嘱他不要熬得太晚,便去歇了。

夜阑人静,整间签押房只点了一盏油灯,炭火渐渐地熄了,早春夜晚寒凉,纪莘的手指渐渐变得冰冷,但没有去添炭。

记得六岁那年刚刚开始练字,直喊冷,娘亲在他手中塞了个汤婆子,隔一会儿就添些热水,被父亲看见了,把他两只小手打得肿透,还骂他矫情——武人尚且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点苦都吃不得,他日如何金榜题名?

在寒夜里写字也是从小习惯了的,他有今日的成就,也是被父亲拿着戒尺一点点逼出来的。

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一两天是干不完的,纪莘揉揉酸胀的眉心,稍事休息,扯过一张草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线条简单的虎头。

这是他记忆深处的画面,一个胸膛带虎头纹身的人,将他夹在胳膊下快步地走。

他从记事起就在找胸口有纹身的人,不是父亲,不是任何男性族亲或邻里,所有人都告诉他是做噩梦魇着了,娘亲还找了个道士,上门做了一场法事。

门外有巡夜的小吏经过,他急忙打开灯罩付之一炬,待到窗外没了声息,他提起油灯去了三堂的架格库。

徜徉在巨大的格架之间,纪莘找到了齐州官员的花名册,按照时间翻出一本,对着光线查看上面的名字,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他焦躁而充满希望的心也慢慢冷却下去。

“在找什么?”

一个声音响起,来自身后无垠的黑暗。

纪莘毕竟未经世事,手一抖,油灯险些落地。

“拿稳,架阁库最怕水火。”是陈琰的声音。

他回头,郭恒从门外走进来,身后还跟着陈琰和陈平安,平安提着一盏防风灯笼跨过门槛,眸子发出乌亮的光,直勾勾地把他看着。

“小师兄。”

“部堂,恩师。”纪莘强作镇定,向他们作揖。

“已经深夜了,在找什么?”这句是陈琰问的。

纪莘道:“在找一位叫做林晏的官员,学生发现他的履历与地方报上来的不相符。”

“哪里不符?”郭恒问。

“他在齐州任过职,齐州官吏的花名册上却没有他的名字。”纪莘道。

郭恒反问:“你确定是叫林晏?”

“是叫林……”纪莘忽然有些不确定了。

郭恒靠近他,脚步碾过满是尘土的地面,发出滞涩的嚓嚓声,仿佛踩在纪莘心头。

“你从会试放榜之后,就一直在引起彦章的注意,不去拜师、迟到、脸上的伤、严厉的父母……你成功了,他不但注意到你,还同情你、赏识你,愿意给你来吏部观政的机会。”

郭恒回到远处,找了一条干净的凳子,好整以暇地坐下来,对着萦夜之中的一点光亮道:“说吧,你是谁的人,有什么目的?”

郭恒直截了当地问出来,纪莘反倒没那么害怕了,他对着另一点光亮道:“我不是谁的人,处心积虑来到吏部,是为了调查自己的身世。

“我脑海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爹叫林晏,我娘叫许幼娘,我家住在齐州某地,父亲是齐州某某使。”

可惜他当时年纪太小,那个声音太模糊,压根记不完全。

而所谓的“林晏”、“许幼娘”,仅凭两个不知道写作什么的名字,找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