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原来他是一只猹,还是……
观政进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吏部的外察告一段落,小师兄就被调到刑部帮忙去了。
因为夏日和秋后,是刑部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为防止暑热引发时疫造成囚犯大量瘐毙,会对在押囚犯进行集中快速审理,轻罪犯人减等处理,以达到疏通监狱的目的,谓之热审;而霜降之后集中复核死刑案卷,勾决死刑犯,在冬至之前执行完毕,谓之秋审。
到了六月底,平安跟着小师兄打卡了刑部的工作餐。
素闻秋官煞气重,刑部的伙食竟然比戾气很重的兵部还好吃一点,清瘦的小师兄来到这里没多久,都肉眼可见的胖了,平安在心里重排了以后的就业方向,兵部降下去,刑部提上来。
凌小师兄啼笑皆非,一边吃饭,一边透露给他一则消息。
齐州送上一份名单,都是牵涉私盐案的帮派人员。
官兵连夜查抄了万通号十三家分号,查封了齐州沿海七个港口,拘捕了九个盐场提举,严加审问,顺藤摸瓜,捣毁了黑虎会十余个堂口,抓捕了二百三十多名帮众,几乎将为害齐州近百年的黑虎会一举扫除。
为什么说是几乎,因为虽然侥幸绞杀了几名匪首,使他们损失惨重,但漏网之鱼大有人在,譬如做赌博借贷和人口生意的堂口就没能找到,黑虎堂在齐州地界经营多年,直接、间接经营的非法产业遍布全省甚至全国,势力根深蒂固,一旦松懈,这些余孽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而且追赃的情况很不理想,账目和实际缴获的银两相差巨大,大量脏银混入漕运流向两京和各省,各有洗白的办法,追查难度极大,仍需加大缉捕力度,深挖背后的金银流向和关系网,才能彻底根除这一祸患。
由私盐案牵出了齐州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等前任、现任官员共十七人,如今都在各地任职,三法司核准之后,皇帝下令解拿进京,锦衣卫便拿着刑科的驾帖去往各地,押运囚车解送京城。
“又是黑虎会?!”平安一脸惊讶。
“你知道?”
平安点点头:“我有个堂哥,当年差点被黑虎会掳走,说要送到什么香菇馆,但我只听说过香菇酱。我去向大人们打听,他们都不告诉我,问多了还要揍我。”
“咳。”凌瑞咳嗽一声,他可不敢跟未成年的小师弟解释什么叫象姑馆,赶紧转移话题:“后来呢?”
平安拍拍胸脯得意地说:“我把他给救了。”
“你?”
“对啊,我用一个很大的功劳换锦衣卫出手,把他救回来了,还捣毁了一个窝点。”平安道。
凌瑞震惊于平安能在北镇抚司呼风唤雨,不过自从认识平安以后,震惊的事太多了,已经有点麻了。
平安却在想黑虎会的事,二百三十人之多,那不得杀得血流成河?
可惜这种树大根深的帮派很难一次拔除,甚至揪出的十七个保护伞也未必全面,这些钦差说得没错,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持久战,不知道朝廷下一步会怎么做。
……
未出三日,果然有圣旨下达,太常寺少卿凌砚,政绩卓著,转迁左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齐州;左春芳左庶子陈敬时外放齐州宁海府知府。
皇帝在乾清宫分别召见两人,凌砚进入东暖阁面圣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陈平安也在,起先还有些担心,这孩子整天大大咧咧的,别是犯了什么忌讳吧?定定神,却见平安一脸悠闲地坐在御榻上一边吃葡萄,一边下一种没见过的棋,见他进殿才站起来,笑嘻嘻地站在一边。
凌砚俯身行礼:“臣凌砚,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皇帝道:“给凌卿家赐座。”
吴用搬来一个锦墩。
“臣不敢。”凌砚道。
“让你坐就坐。”皇帝道:“朕今日叫来平安,是想原原本本地听听你的事迹……这些年,你不容易。”
平安心想,原来他是一只猹,还是御猹。
“臣……”凌砚听了这话,不自觉地哽住。
“朕听说你想用血肉之躯,铸一把斩杀奸佞的利剑?”
凌砚心里一紧,汗颜道:“臣……臣当日神思恍惚,出言无状,并非臣的本心。”
皇帝却道:“有时候,神思恍惚反而更能体现本心。”
凌砚闻言不安地站起身,心中暗道,怪不得大家都恨锦衣卫,明明救了他两次,一点感激之情都生不出来。
却见皇帝招手让他坐下,对身边侍立的少年道:“平安。”
“在呢。”
“朕考你一篇功课。南宫适以言行谨慎、处事智慧著称,孔子是如何评价他的?”
平安不假思索道:“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是说南宫适德才兼备且懂得机制变通,可以在政治清明时施展才能,也能在黑暗乱世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