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谁把这混蛋放进来的?……(第2/3页)
王纶又劝他:“国子监又不是状元楼,后厨掌馔的杂役都是获罪服役的囚犯,不是专业厨子,只能做成这样。”
其实许多流放的犯人,都是免费的壮劳力,各地衙门舍不得立刻放走,便发往附近的官衙、盐场、驿站等做一段时间的苦力,京城的衙门也不例外,国子监也会定期征用一批囚犯来此做工掌厨。
平安咕哝道:“厨子又不是生下来就会做饭。”
王纶小声道:“快别说了,被监丞听见要挨训的。”
平安一脸生无可恋,继续跟那堆萝卜白菜作斗争。
国子监卯时点名,酉时末签退,平安回到家里还能加一顿宵夜。
这时林月白和陈琰多会陪着他,听他倒苦水——国子监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有办法走读的监生还能回家吃上一顿热饭,大部分宿在监中的监生各个面色苍白,都是因为饮食难以下咽,缺乏营养。
陈琰频频皱眉,看着平安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陈琰心里不是滋味,险些一拍桌子让他回家来读书,横竖举人也不是必须坐监。
转念一想,他可是个严父啊,怎么能这么惯孩子呢?
于是神情严肃地说:“既然食材尚算新鲜,就将就吃吧,你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兹当是磨砺心志。”
嗯,这番话说得很有严父风范。
平安见自己都这样惨了,老爹还不松口,想必是没什么指望了,便只是叹一口气,不再提了。
隔日上学之前,厨房的吴婆子追上他,悄悄拿出两个小陶罐,让他藏在书箱里。
“这是什么?”平安反问。
“是牛肉酱,大爷特意吩咐的,选了早市上最好的小黄牛肉,昨天就腌上了,把香料过油一炸,小火熬了一个时辰,整个灶房都飘香。”吴婆子自卖自夸道。
平安被说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您把它带去学堂里,跟同窗分着吃,下饭着呢。”吴婆子又道。
……
牛肉酱果真很受欢迎,诚意堂的监生每人被分到一大勺,拌在饭里吃,像过年似的高兴,顿饭功夫就将平安把他们卷到天上去的事忘了个干干净净。
平安心里暗想,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总不能每天带一罐肉酱来拌饭吧……
于是他派冬青假装迷路,去后厨打听打听,为什么在食材尚可的情况下,不能把饭菜做成人吃的食物呢?
冬青还算机灵,一角碎银收买了掌馔的小吏,问明了情况。其实从陈琰在国子监时,就想尽办法敦促后厨,改善监生们的饮食质量,甚至采取过不定期问卷调查的方法,让监生们匿名填写问卷评分,如获中等以上,每人各有赏银。
平安惊讶道:“赏银都不能打动他们?”
冬青道:“都是即将流放的囚犯,只在国子监待个一年两年,还有官差看押,下了灶台就得铐起来,拿了银子也没机会花,更没机会送回家去,日后启程上路,押运的官差都得把身上搜刮干净,谁还愿意白费功夫。”
平安想想也是,赚了钱没处花还会被人抢走,谁还去赚钱呢?
“你说,他们有没有愿望?”
“大赦天下。”冬青不假思索道。
“……”
平安又问:“除了这个呢?”
冬青摇摇头。
平安思索片刻,扯出一张稿纸,写了一份“告示”,贴在囚犯们居住的役舍的外墙上。
次日有人向监丞纠举,有人公然在监内从事商业活动。
监丞一听,这还了得,带着绳愆厅的两个皂吏,气势汹汹地跟着告发人去了现场。
其实在监中能有什么商业活动,无非是寒门子弟为富家子弟代写文章、协助舞弊,收取酬金一类,当然也有监生私下与商人合作,外借身份投资商铺、田产以逃避朝廷的摊派,得到一些红利等。
但这些都是暗中操作,一旦被发现,轻则杖责、罚跪,重责开除学籍,哪有人敢公然经商营利的,这学还想不想读了?
役舍之外,平安还真支了个小摊子,代写家书、捎带财物,一次一文。
刚刚在伙房忙完的囚犯们,被油烟熏烤出一身淋漓热汗,正昏头涨脑地返回役舍准备窝着,被门前的小摊子吸引了目光。
有个识字的囚犯念出那行字,众人窸窸窣窣地议论起来,渐渐的,不少监生也闻讯前来围观。
“一次只要一文钱?托信客送到隔壁县都要十文了,还拿什么赚钱?”
冬青道:“你看我家少爷像缺钱的样子吗?”
那囚犯看着平安身上象征举人身份的蓝色圆领袍,疑惑地问:“不缺钱……总得缺点什么吧。”
缺心眼儿吗?
平安提前交代过,上赶着不是买卖,因此冬青也没什么好态度,把下巴一扬:“你爱信不信,不信就滚。”